被骗了报警不会有案底记录。案底通常指的是犯罪记录,是对犯罪人员的犯罪信息进行的记录。而报警的人是受害者,并非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所以不会留下案底。

需要明确案底的定义。根据相关规定,案底是指某人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只有被法院判定构成犯罪并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才会有案底。

当一个人被骗后选择报警,其身份定位是受害者。受害者是遭受不法侵害的一方,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犯罪行为的损害。报警是受害者维护自身权益、寻求法律保护和正义的正当途径,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行为。

例如,在常见的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手段骗取他人的财物,受害者发现自己被骗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此时,公安机关会对案件展开调查,努力追回受害者的损失并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仅仅是提供案件相关线索和信息的一方,他们并没有实施任何违法犯罪行为。

从法律程序的角度来看,案底的形成是有严格的法律流程的。必须经过法院的审判,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并作出相应的刑事判决后,才会产生案底。而报警的受害者不会经历这样的审判和定罪过程。所以,无论是从案底的定义、受害者的身份还是法律程序等方面来看,被骗后报警都不会留下案底记录。

被骗了报警会不会有案底记录(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七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第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