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骑电瓶车撞人后,应立即停车查看伤者情况,积极救助伤者并报警,配合交警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之后根据责任划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喝酒骑电瓶车撞人这一事件发生后,停车是首要且必须的行为。要迅速查看被撞者的受伤状况,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后续处理事故的基础。若伤者伤势较轻,可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二次伤害;若伤势严重,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同时,报警也是关键的一步。交警部门会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勘查,他们会根据现场的痕迹、车辆状况、证人证言等多方面因素,准确认定事故责任。如果存在酒驾的情况,交警会对骑车人的酒精含量进行检测。根据相关规定,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不得醉酒驾驶。若达到醉酒标准,骑车人可能会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
在责任认定方面,一般会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划分。如果骑车人因喝酒导致反应能力下降、操作失误而撞人,通常要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责任划分后,就涉及到赔偿问题。赔偿项目可能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若伤者构成伤残,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
如果双方就赔偿问题能够达成一致,可以签订赔偿协议并履行。若无法达成一致,伤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骑车人应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主动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这样有助于妥善解决事故,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