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人诈骗应选择报警,而不是直接起诉。诈骗属于刑事犯罪,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报警能让专业执法力量介入调查。若警方认定不构成犯罪,涉及民事纠纷时可再考虑起诉。

要明确诈骗行为的性质。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刑事犯罪范畴。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刑事案件,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所以,当发现有人实施诈骗行为时,最恰当的做法是向公安机关报警。

报警有诸多好处。公安机关拥有专业的侦查手段和资源,能够全面、深入地调查案件。他们可以收集证据,包括询问证人、调取监控录像、查询银行交易记录等,以确定是否存在诈骗事实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行踪。一旦警方立案侦查,就会启动一系列刑事诉讼程序,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等,以保障社会秩序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而起诉通常适用于民事纠纷。如果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认定该行为不构成诈骗罪,但存在民事上的争议,比如因欺诈行为导致的合同纠纷等,此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自己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对方的欺诈行为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并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

报警时要尽可能详细地向警方提供有关诈骗行为的信息,包括时间、地点、诈骗手段、涉及金额等,以便警方能够迅速展开调查。同时,要保持与警方的沟通,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告人诈骗应优先选择报警,让专业的司法机关来处理。

告人诈骗是起诉还是报警(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