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收押金不退,可先与对方协商沟通要求退还押金,若协商无果,收集相关证据后可向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投诉,也可以考虑通过申请仲裁(前提是有仲裁协议)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在商业或其他交易场景中,没签合同但收了押金且对方不退的情况时有发生。协商是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直接与收取押金的一方进行沟通,明确指出虽然没有签订合同,但押金的性质通常是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或物品的完好归还等。以平和、理性的态度说明自己的诉求,要求对方退还押金。在沟通时,要做好记录,比如通过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便后续可能的需要。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考虑向相关部门投诉。比如,若是消费领域的押金问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可以作为第三方介入,帮助双方进行调解。投诉时,要准备好能够证明自己交付押金的证据,例如转账记录、收款收据等。这些证据能够清晰地证明押金的交付事实以及金额。
若存在仲裁协议,也可以选择申请仲裁。仲裁是一种较为快速、专业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机构会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裁决。不过,仲裁需要双方事先约定仲裁条款,否则不能启动仲裁程序。
如果上述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证据至关重要。除了前面提到的转账记录、收款收据外,还可以收集与交易相关的其他证据,如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以证明押金的交付以及对方应该退还的理由。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作出公正的判决。胜诉后,若对方仍不履行判决,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程序来保障自己的权益。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追回被扣押的押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