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后民警不出警的,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可能包括内部纪律处分,若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从内部纪律层面来看,《110接处警工作规则》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接警后的相应职责和要求。如果民警接到报警后不出警,这属于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报警人可以向其所属的公安机关进行投诉。公安机关会启动内部调查程序,根据调查结果,对不出警的民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这些处分可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例如,若民警是因为疏忽大意或者对工作不认真负责而未出警,可能会被给予警告处分,以此督促其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

若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涉及行政问责。如果民警不出警导致报警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重大损害,如在报警人遭遇人身安全威胁时未出警,致使报警人受到伤害,或者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那么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行政问责。这可能包括停职、撤职等更为严重的处分。

在刑事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负有特定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若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如果民警不出警的行为符合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就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比如,在一些重大紧急警情中,民警故意不出警,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报警人还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等途径,要求公安机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弥补因民警不出警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报警后民警不出警会怎么样处理(0)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第九条

督察机构对群众投诉的正在发生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及时出警,按照规定给予现场处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人。

投诉人的投诉事项已经进入信访、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程序的,督察机构应当将投诉材料移交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