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轻伤害起诉流程主要包括收集证据、确定管辖法院、撰写起诉状、提交起诉材料、立案、审理和判决等步骤。

收集证据,这是起诉的基础。对于未成年轻伤害案件,要收集能够证明伤害事实存在、伤害程度以及加害人身份等相关证据。比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这些能证明被害人的受伤情况;现场的证人证言、监控视频等,可用于确定伤害发生的经过和加害人。

接着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此类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通常是伤害行为发生的地点,被告住所地则是加害人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

然后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包含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明确的诉讼请求,比如要求加害人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还要详细陈述事实和理由,说明伤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情况。

之后提交起诉材料。将准备好的起诉状、证据材料等一并提交给管辖法院。法院会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起诉条件,会予以立案。立案后,法院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书,并确定开庭时间。

在审理阶段,双方当事人需要按照法院的要求参加庭审。原告要在庭审中陈述自己的主张,并出示证据;被告可以进行答辩和质证。法院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证据进行调查和辩论。

判决。法院会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如果原告胜诉,加害人需要按照判决履行赔偿等义务。如果被告不履行判决,原告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是未成年人作为加害人或被害人,在整个起诉流程中还需要考虑其法定代理人的参与等特殊情况,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轻伤害起诉流程(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