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后财产分割既可以在民政局办理,也可以在法院办理,具体取决于离婚的方式。协议离婚时,财产分割在民政局办理;诉讼离婚时,财产分割由法院判决。
在我国,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不同的离婚方式对应着不同的财产分割办理途径。
协议离婚与民政局办理财产分割: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就离婚及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可以选择协议离婚。双方需签订书面的离婚协议书,在协议书中明确财产分割的具体方案,例如哪些财产归一方所有,哪些财产如何进行分配等。之后,夫妻双方携带相关材料,如身份证、结婚证、离婚协议书等,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即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民政局在对双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确认符合离婚条件后,会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此时,离婚协议书中约定的财产分割内容即生效,双方按照协议履行即可。
诉讼离婚与法院办理财产分割:当夫妻双方无法就离婚或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时,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法院在审理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财产的来源、双方对家庭的贡献、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等原则。法院会根据审理结果作出判决,该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法院的判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夫妻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离婚方式及财产分割办理途径。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财产分割的公平合理,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