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债务人被强制执行仍不还钱,可采取多种措施,如要求法院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查询其是否存在隐匿、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若构成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还可通过悬赏执行等方式查找其财产线索。

当债务人被强制执行后依旧不还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对其予以罚款、拘留。罚款和拘留是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债务人的一种强制制裁手段,目的是促使其尽快履行还款义务。例如,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个人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拘留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

要密切关注债务人是否有隐匿、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如果发现债务人存在这些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债权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由法院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债务人的刑事责任

债权人可以申请悬赏执行。通过发布悬赏公告,鼓励社会公众提供债务人的财产线索。一旦提供的线索真实有效,使案件得以执行,债权人按照悬赏公告的承诺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拓宽查找债务人财产的渠道。

法院还可以将债务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赖”名单。被纳入失信名单后,债务人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如限制高消费,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这些限制措施会对债务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促使其主动履行还款义务。

债务人被强制执行还不还钱怎么办(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五条

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