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人起诉同一债务人,可分别起诉,也可选择共同诉讼。分别起诉时各原告独立进行立案、审理等程序;共同诉讼需符合一定条件,推选代表人参与诉讼。
当多个人起诉同一债务人时,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及相应手续。
分别起诉的情况。各个债权人作为独立的原告,按照正常的民事诉讼流程进行。第一步,撰写起诉状,起诉状中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还要详细阐述诉讼请求,比如要求债务人偿还的具体金额、利息等,以及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即债权债务产生的经过等。第二步,准备相关证据,例如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材料。第三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法院会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会予以立案,并通知原告缴纳诉讼费。之后,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原告需按时参加庭审,在庭审中陈述事实、出示证据、进行辩论等。等待法院作出判决。
共同诉讼的方式。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这里要求当事人一方人数在十人以上,并且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在确定共同诉讼后,要推选二至五名代表人,代表人需向法院提交由全体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代表全体原告参与诉讼活动,包括立案、参加庭审、进行和解、接受调解等。法院会对该共同诉讼进行合并审理,这样可以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资源和当事人的时间、精力。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要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