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通知书下来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正式逮捕,进入了刑事诉讼的羁押状态,表明司法机关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且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等措施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从法律程序角度来看,逮捕是一种较为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会向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符合逮捕条件的,会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此时公安机关会向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送达逮捕通知书。这标志着案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犯罪嫌疑人将被较长时间地羁押在看守所,限制其人身自由。

从证据层面分析,逮捕通知书的下达意味着司法机关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逮捕需要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该犯罪事实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这表明案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证据基础,但并不意味着证据已经达到了足以定罪的程度,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的侦查和审查起诉

对于案件走向的影响,被逮捕后,案件通常会继续进行侦查工作,公安机关会进一步收集证据,完善证据链条。之后,案件会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以及应承担的刑罚。

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意义,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被逮捕意味着面临较为严重的刑事指控,需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委托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对于家属而言,收到逮捕通知书后,应及时了解案件情况,为犯罪嫌疑人委托合适的律师,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逮捕通知书下来了意味着什么(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