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赁纠纷里,合同解除情形包括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和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如因不可抗力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约定解除依合同约定条件;协商解除则是双方达成一致。这些解除情形对解决租赁纠纷有重要意义,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租赁纠纷中合同解除情形是怎样的
在租赁纠纷中,合同解除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法定解除,根据《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例如,租赁的房屋因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受损无法继续使用,承租人或出租人都有权解除合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对方可以解除合同。比如,承租人明确告知不再支付后续租金且搬离房屋,出租人可解除合同。
1、迟延履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如承租人拖欠租金,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时间内承租人仍未支付,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
2、根本违约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也可解除合同。如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擅自将房屋转租给他人且改变房屋用途,导致房屋受损严重,出租人可解除合同。
二、租赁纠纷中法定合同解除的条件
租赁纠纷中法定合同解除有着明确的条件。第一,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该不可抗力事件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例如,突发的疫情导致商业场所无法正常营业,承租人可基于此法定条件解除租赁合同。第二,一方预期违约,即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这会使对方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1、履行不能
如果租赁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的原因而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比如租赁的车辆因意外事故报废,无法继续使用,承租人可解除合同。
2、违反附随义务
出租人有维修租赁物的义务,若出租人未履行该义务,经承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维修,影响承租人正常使用的,承租人也可解除合同。
三、租赁纠纷中约定合同解除的方式
租赁纠纷中约定合同解除方式是当事人在签订租赁合同时自行约定的。双方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比如,约定在租赁期间内,承租人连续三个月未支付租金,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这种约定是基于双方的意思自治。
1、协商一致解除
即使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的解除条件,在租赁过程中,双方也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例如,承租人因工作调动需要提前结束租赁,与出租人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可解除合同。
2、行使解除权
当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可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综上所述,租赁纠纷中合同解除有法定、约定和协商等多种情形和方式。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租赁期限未明确、租赁物质量问题引发的合同解除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租赁纠纷中遇到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