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的确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还会考虑死者的实际情况、当地经济水平等。
一、死亡赔偿金怎么确定
死亡赔偿金的确定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计算方式。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
1、计算期限
一般情况下按二十年计算。但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死者,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例如,一位65岁的老人因侵权行为死亡,其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年限就是20 -(65 - 60)= 15年。
2、受诉法院的选择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存在差异,当事人可以选择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法院起诉,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死亡赔偿金。比如,甲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乙地,在甲地起诉可能获得更多的赔偿。
3、特殊情况
如果死者是农村居民,但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镇,有关损害赔偿费用应当根据当地城镇居民的相关标准计算。
二、影响死亡赔偿金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死亡赔偿金确定的因素众多。除了上述提到的年龄、受诉法院所在地经济水平外,还有其他方面。
1、死者自身情况
死者的职业、收入状况等会影响赔偿金额。高收入职业者可能因其收入损失较大,死亡赔偿金相对较高。例如,一位企业高管和一位普通工人相比,高管的收入较高,其死亡赔偿金可能会有所不同。
2、责任划分
在侵权事故中,双方的责任比例会对死亡赔偿金产生影响。如果死者自身存在一定过错,承担部分责任,那么赔偿方支付的死亡赔偿金会相应减少。比如,死者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侵权方可能只需承担70% - 80%的赔偿责任。
3、当地司法实践
不同地区的司法实践对于死亡赔偿金的确定也有影响。有些地区可能会考虑死者家属的精神损害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赔偿金额。
三、死亡赔偿金与死者生前收入有关吗
死亡赔偿金与死者生前收入有一定关联,但并非直接按照生前收入来确定。
1、一般计算标准
如前面所述,死亡赔偿金主要依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并非死者生前的具体收入。但死者生前收入较高,可能反映其所处地区经济水平较好,从而影响到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标准。
2、特殊情况
在一些特殊侵权案件中,如果死者生前从事特殊职业,其收入损失对家庭经济影响巨大,法院在确定赔偿金额时可能会适当考虑这一因素。例如,死者是一位知名艺术家,其作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法院可能会综合考虑其艺术价值和收入潜力等因素,对死亡赔偿金进行调整。
3、综合考量
虽然死者生前收入不是确定死亡赔偿金的唯一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一个合理的赔偿金额,以保障死者家属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死亡赔偿金的确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计算标准、影响因素以及与死者生前收入的关系等。在实际案件中,当事人可能还会遇到如赔偿的分配、赔偿的支付方式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死亡赔偿金方面有任何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