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尾后未伤人弃车逃逸的,逃逸方通常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逃逸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罚,逃逸者可能面临罚款、吊销驾驶证等后果。逃逸行为还可能涉及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追尾后未伤人弃车逃逸咋定责

在追尾后未伤人但弃车逃逸的情况下,责任认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则。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1、全部责任的认定

通常情况下,逃逸方会被认定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因为弃车逃逸的行为破坏了事故现场的完整性,使得交警难以准确判断事故发生时双方的具体情况和过错程度。逃逸方的这种行为表明其试图逃避法律责任,所以要对事故负全部责任。

2、可能的减轻情形

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存在一定过错,比如被追尾车辆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如闯红灯、逆行等,那么可以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但这种情况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3、法律后果

逃逸方除了承担事故责任外,还会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逃逸方的驾驶证可能会被吊销,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追尾后未伤人弃车逃逸咋定责(0)

二、追尾后未伤人弃车逃逸的民事赔偿责任

即使未造成人员伤亡,追尾后弃车逃逸的当事人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1、车辆维修费用

逃逸方需要承担被追尾车辆的维修费用。这包括车辆的直接损坏修复费用,以及因维修车辆而产生的合理的交通费用等。如果车辆因事故严重受损无法修复,逃逸方还需要赔偿车辆的实际价值。

2、其他财产损失

如果被追尾车辆上有其他财产因事故受损,如车内的贵重物品等,逃逸方也需要进行赔偿。赔偿的金额以实际损失为准,需要有相关的证据证明财产的价值和损失情况。

3、赔偿方式

被侵权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要求逃逸方进行赔偿。如果逃逸方拒绝赔偿,被侵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决逃逸方承担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被侵权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损失和逃逸方的侵权行为。

三、追尾后未伤人弃车逃逸是否构成犯罪

一般情况下,追尾后未伤人弃车逃逸不构成犯罪,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可能会构成犯罪。

1、不构成犯罪的情况

如果只是单纯的追尾事故,未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且逃逸行为没有导致特别严重的后果,那么通常不构成犯罪。但逃逸方仍需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2、构成犯罪的情况

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了公共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比如逃逸过程中引发了其他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那么逃逸方可能会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司法认定

是否构成犯罪需要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的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认定。在判断时,会综合考虑事故的严重程度、逃逸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等因素。

综上所述,追尾后未伤人弃车逃逸在责任认定、民事赔偿和刑事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后果。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逃逸后自首、逃逸行为对保险理赔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如果您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