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侵权责任认定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论污染者有无过错,只要造成损害就要担责。认定时要考量污染行为、损害结果以及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存在一些免责事由,如不可抗力等。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倒置,由污染者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

一、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认定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

1、无过错责任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不论其有无过错。这意味着只要存在污染环境并造成损害的事实,污染者就需承担责任。例如,某工厂排放污水导致周边河流污染,造成渔民养殖的鱼类死亡,即使工厂称其已采取一定环保措施无主观过错,仍要对渔民损失负责。

2、构成要件:一是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如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二是有损害结果,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三是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比如某化工企业长期违规排放含重金属的废水,附近村民出现身体不适经检测体内重金属超标,且周边土壤和水源也被重金属污染,就可认定存在因果关系。

3、免责事由:如果存在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等情形,污染者可减轻或免除责任。如因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工厂污水泄漏造成污染,且工厂已采取合理预防措施,可部分减轻责任。

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应如何认定?(0)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认定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作出了专门规定,明确了侵权人的责任承担方式和范围。其中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修复生态环境、赔偿损失等责任,为受害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它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防治污染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如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将面临罚款等处罚。

3、相关单行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细化了侵权责任的认定和处理。

三、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如何举证

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举证有其特殊规则。

1、举证责任倒置:根据法律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即由污染者证明其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例如在噪声污染侵权案件中,由排放噪声的企业证明其噪声排放与居民受到的损害(如听力下降等)没有因果关系。

2、受害者初步举证:受害者需要提供初步证据证明污染行为和损害结果的存在。如提供医院诊断证明证明身体受到伤害,提供照片、视频等证明污染行为的发生。

3、专业鉴定: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专业的鉴定机构来确定因果关系。如对土壤、水质、空气等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污染的程度和来源,以及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关联。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认定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责任原则、构成要件、法律依据和举证规则等。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如何确定、如何追究共同侵权人的责任等问题。如果您在环境污染侵权方面有法律疑问,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