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要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方面法律后果。民事上可能要对患者的人身损害进行赔偿;行政上会面临罚款、取缔等处罚;刑事上构成犯罪的会被判刑。
一、非法行医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非法行医需承担多方面法律后果。
1、民事赔偿责任
非法行医者在诊疗过程中,若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例如,非法行医者误诊导致患者病情延误,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成本,就需要对这些损失进行赔偿。
2、行政处罚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医疗器械,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同时,对于相关责任人员也可能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3、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一般包括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造成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贻误诊治或者造成交叉感染等情形。
二、非法行医致人死亡会受到什么处罚
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
1、定罪依据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的,以非法行医罪定罪处罚。这里强调了主体必须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若取得了合法资格但违反其他规定,一般不以此罪论处。
2、量刑标准
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具体的量刑,如非法行医者的主观过错程度、行医时间长短、是否有过相关违法记录等。例如,若非法行医者明知自己不具备相应的医疗技能和条件,仍然进行高风险的手术操作导致患者死亡,其主观恶性较大,量刑可能会接近法定最高刑。
3、附带民事诉讼
除了刑事处罚外,死者家属还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非法行医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死者家属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
三、如何认定非法行医行为
认定非法行医行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1、主体资格
非法行医的主体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医生执业资格的取得需要符合《执业医师法》等相关规定,包括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获得医师执业证书。未取得这些证书而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属于非法行医的主体范畴。例如,一些没有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擅自开设诊所进行诊疗活动,就属于典型的主体不合法。
2、行为特征
非法行医行为通常表现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一系列医疗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没有在合法的医疗机构内进行,或者虽在医疗机构内,但行为人不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比如,在一些小作坊式的场所进行拔牙、输液等医疗操作,或者没有取得相关资质的人进行美容整形手术等。
3、主观故意
非法行医者通常具有主观故意,即明知自己没有医生执业资格,仍然从事医疗活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存在过失的情形,如行为人对自己的执业资格存在错误认识,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司法实践中,会综合考虑各种证据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综上所述,非法行医会带来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方面的严重法律后果。无论是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处罚认定,还是非法行医行为的认定,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判断标准。生活中还可能存在非法行医与合法医疗行为的界限模糊、非法行医的监管难题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