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安排需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天数,单位应合理统筹安排。未休年假工资按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包含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收入。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的,可跨1个年度安排。

一、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资怎么算

年假安排和未休年假工资的计算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年假天数依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而定。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1、年假安排

单位应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2、未休年假工资计算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这里的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资怎么算(0)

二、单位不安排年假该如何维权

如果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假,职工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权。职工可以与单位进行协商,明确指出单位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单位按照规定安排年休假或者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报酬。

1、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如果协商不成,职工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职工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工作时间和未休年假的情况。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发现用人单位确实存在违法行为,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改正。

2、申请劳动仲裁

职工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仲裁过程中,职工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如果职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不同工作年限年假天数的具体计算

不同工作年限对应不同的年假天数,准确计算年假天数对于职工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年假天数的计算是基于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而不是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

1、累计工作时间的确定

累计工作时间包括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职工可以通过档案记载、单位缴纳社保记录、劳动合同等证明自己的累计工作时间。例如,职工在A单位工作了3年,之后跳槽到B单位工作了2年,那么他的累计工作时间就是5年,按照规定可以享受5天的年休假。

2、特殊情况的处理

对于新入职的职工,如果在新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例如,职工在7月1日入职新单位,其累计工作时间已满3年,全年应享受5天年休假,那么他在新单位当年可享受的年休假天数为(184÷365)×5≈2.52天,实际可享受2天年休假。

年假安排和未休年假工资计算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要清楚自己的权益,单位也应依法执行。如果遇到单位不安排年假、年假天数计算错误等问题,职工可以通过协商、投诉、仲裁等方式维权。如果你还有关于年假的其他问题,比如兼职人员是否有年假、年假能否转让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