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动者告了拖欠工资的单位后仍未拿到工资,可通过进一步的法律手段来维权。若劳动仲裁后单位不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若已起诉且判决后仍不给,也可申请强制执行,还可追究单位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

一、拖欠工资告了还不给怎么办

当遇到拖欠工资告了之后还不给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果是经过劳动仲裁,裁决书已经生效,但用人单位依然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等。

1、申请强制执行的流程

劳动者需要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的劳动仲裁裁决书等材料。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向用人单位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仍不履行,法院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劳动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用人单位的刑事责任。

拖欠工资告了还不给怎么办(0)

二、拖欠工资告到法院后仍拖欠怎么办

若将拖欠工资的纠纷告到法院,并且法院已经作出了判决,但用人单位还是拖欠工资。此时劳动者同样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的判决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一旦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法院的执行力度会更大。

1、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优势

法院可以对用人单位的财产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处置,包括查封、拍卖用人单位的固定资产等。而且,法院的强制执行措施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能够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配合法院执行工作

劳动者在申请强制执行后,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用人单位的财产线索等信息。比如,了解到用人单位有某笔应收货款即将到账,就可以及时告知法院,以便法院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三、拖欠工资告到劳动监察大队后还不给怎么办

当劳动者将拖欠工资的情况反映到劳动监察大队后,劳动监察大队会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如果用人单位仍然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大队可以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措施

劳动监察大队可以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同时,劳动监察大队也可以将案件移送至劳动仲裁机构或者法院处理。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2、后续维权途径

如果经过劳动监察大队的处理后,用人单位还是拒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在仲裁时效内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生效后,若用人单位不履行,同样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综上所述,当遇到拖欠工资告了还不给的情况,劳动者有多种法律途径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论是通过劳动仲裁、法院判决还是劳动监察大队的处理,只要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资,劳动者都可以借助法律的强制力来解决问题。那么,在申请强制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追究用人单位刑事责任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