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药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等情形。量刑方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等情况,有更重刑罚。了解这些对于认清销售假药行为的法律后果至关重要。
一、销售假药罪立案标准与量刑是啥
销售假药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立案标准方面,根据相关法律,生产、销售的假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一是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二是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的;三是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的;四是缺乏所标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1、量刑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一般是指造成轻伤、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情况。
2、司法实践考量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销售假药罪的认定和量刑,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销售假药的数量、销售对象、假药的来源等。例如,向孕产妇、婴幼儿、儿童或者危重病人销售假药的,通常会被认为情节更为严重,在量刑时也会更重。
二、销售假药罪立案标准的具体情形有哪些
销售假药罪立案标准有多种具体情形。除了前面提到的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等情况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形。
1、变质药品情形
如果销售的假药是变质的,或者被污染的,应当立案。因为变质和被污染的药品不仅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一些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因环境不当发生变质,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改变,服用后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2、使用禁用原料情形
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也属于销售假药罪的立案情形。这是因为药品的批准文号是经过严格审核的,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其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降低成本,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料药生产药品,这些药品流入市场后,会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威胁。
3、其他情形
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的情况也在立案范围内。有些假药夸大疗效,患者按照假药的说明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三、销售假药罪量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销售假药罪量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综合起来,决定最终的量刑结果。
1、危害后果因素
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后果是影响量刑的重要因素。如果销售的假药导致他人轻伤、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量刑会相对较重。例如,假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等情况,就属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
2、销售数量因素
销售假药的数量也是影响量刑的关键因素之一。销售数量越多,说明假药的危害范围越广,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就越大。一般来说,销售数量较大的,量刑会比销售数量较少的更重。比如,大量销售假药到多个地区,涉及众多消费者,这种情况在量刑时会考虑加重处罚。
3、主观故意因素
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程度也会影响量刑。如果是明知假药而故意销售,并且具有谋取暴利等恶劣动机,量刑会相对较重。相反,如果是因为疏忽等原因导致销售假药,主观恶性相对较小,量刑可能会相对轻一些。
综上所述,销售假药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涉及多种情形和因素。在司法实践中,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认定和合理量刑。如果你对销售假药罪或者其他法律问题还有疑问,比如假药的鉴定程序是怎样的、销售假药罪的共同犯罪如何认定等,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你提供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