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一般情况下夫妻共同财产处于共有状态,但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进行分割。比如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或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时,婚内可分割财产。
一、婚内是否可以进行财产分割
婚内通常夫妻共同财产处于共同共有的状态,但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是可以进行财产分割的。
1、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2、具体情形分析
对于第一种情形,若一方私自隐藏夫妻共同存款,将房产私自变卖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另一方对夫妻共同财产的权益,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在婚内要求分割财产。而第二种情形,比如一方的父母患重大疾病需要高额医疗费用,另一方却拒绝支付,此时患病方可以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来支付医疗费用。
二、婚内财产分割的条件有哪些
婚内财产分割并非随意进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1、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
一方实施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行为,且达到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程度。这里的严重损害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如转移的财产数额较大,对家庭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等。例如,一方在短期内将夫妻共同的大部分存款转移到他人名下,导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就符合该条件。
2、法定扶养义务人的重大疾病
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法定扶养义务人包括父母、子女等。重大疾病通常是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需要高额医疗费用的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而且需要有相关的医疗诊断证明等证据来支持。
三、婚内财产分割的程序是怎样的
当满足婚内财产分割条件时,需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
1、协商解决
夫妻双方可以先自行协商财产分割事宜。在协商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双方可以就分割的财产范围、分割方式等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的财产分割协议。
2、诉讼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诉讼时,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如证明对方有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证据,或者证明法定扶养义务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且另一方拒绝支付费用的证据等。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判决。判决结果会确定财产的分割方式和比例等。
综上所述,婚内财产分割在特定情形下是可行的,并且有明确的条件和程序。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如婚内财产分割后财产再次出现争议、分割财产时对某些特殊财产如何处理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婚内财产分割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