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未执行,意味着败诉方没有按照生效判决履行应尽的义务,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个人信用受损、财产被强制执行等。
一、法院判决未执行有什么后果
法院判决未执行会产生多方面的严重后果。
1、强制执行财产
胜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例如,如果被执行人有银行存款,法院可以直接划扣相应款项用于履行判决。
2、列入失信名单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被执行人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
3、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根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法院判决未执行对个人信用有什么影响
法院判决未执行对个人信用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机构信贷受限
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会查询个人的信用记录。一旦发现有法院判决未执行的情况,会认为该申请人信用风险较高,很可能拒绝其信贷申请。比如,申请购房贷款时,银行会因为未执行判决而拒绝放款。
2、商业合作受阻
在商业活动中,合作伙伴也会关注对方的信用状况。未执行法院判决会让合作伙伴对其诚信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商业合作机会。例如,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一方有未执行判决记录,另一方可能会终止合作。
3、生活消费受限
被列入失信名单后,被执行人在乘坐交通工具、入住星级酒店、高消费旅游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这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很大不便。
三、法院判决未执行多久会被强制执行
法院判决生效后,多久会被强制执行取决于多种因素。
1、申请执行时间
胜诉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强制执行。一般情况下,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如果胜诉方在规定时间内未申请,将可能丧失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
2、法院审查和安排
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予以立案。立案后,法院会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安排执行人员开展执行工作。一般来说,法院会尽快采取执行措施,但具体时间会因法院的工作负荷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3、特殊情况
如果存在需要中止执行的情形,如被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等,执行程序可能会暂时停止,待中止的情形消失后,再恢复执行。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未执行会带来财产、信用甚至刑事方面的严重后果。未执行判决对个人信用影响极大,会限制诸多生活和商业活动。而判决未执行后多久被强制执行受申请时间、法院安排等因素影响。那么,在强制执行过程中遇到财产转移该如何处理?被错误列入失信名单又该如何维权?如果您有这些或其他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