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导致医疗事故,处理方式包括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其会对非法行医者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受害者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要求民事赔偿;若情节严重,还会追究非法行医者的刑事责任

一、非法行医的医疗事故如何处理

当遇到非法行医的医疗事故时,有以下处理途径。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是重要的一步。卫生行政部门有职责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查处。

1、行政处罚

卫生行政部门会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对非法行医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例如,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以罚款。若非法行医者是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还可能吊销其执业证书。

2、民事赔偿

受害者可以与非法行医者协商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以请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非法行医者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因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失。

3、刑事责任追究

若非法行医行为情节严重,造成就诊人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非法行医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的医疗事故如何处理(0)

二、非法行医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

非法行医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与一般医疗事故赔偿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点。

1、医疗费赔偿

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2、误工费赔偿

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残疾生活补助费赔偿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三、如何认定非法行医的医疗事故

认定非法行医的医疗事故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判断。

1、主体资格

非法行医的主体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包括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等情况。

2、行为违法性

非法行医者的医疗行为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例如,使用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等。

3、损害后果与因果关系

患者出现了人身损害后果,并且该损害后果与非法行医者的医疗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疗鉴定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非法行医的医疗事故处理涉及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等多个方面。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对于非法行医的认定标准、赔偿的具体计算方式等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如果您有更多关于非法行医医疗事故的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