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构成非法经营罪,一般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非法经营罪的个人犯罪规定进行处罚。处罚依据经营情节严重程度而定,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单位非法经营罪怎么处理
当单位构成非法经营罪时,我国刑法采取的是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1、对单位的处罚
单位作为一个组织体,在非法经营犯罪中获得了非法利益。所以法律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罚金的数额通常会根据单位非法经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比如非法经营的数额、违法所得的多少等。
2、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非法经营的时间长短、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等。
二、单位非法经营罪的立案标准
单位非法经营达到一定标准才会被立案追诉。明确立案标准有助于准确打击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1、非法经营食盐
违反国家有关盐业管理规定,非法生产、储运、销售食盐,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二十吨以上的;曾因非法经营食盐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十吨以上的。
2、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
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
3、其他非法经营行为
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等。
三、单位非法经营罪的辩护要点
在单位涉嫌非法经营罪的案件中,有效的辩护可以维护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1、主体资格辩护
要审查单位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如果单位是依法成立,具有相应的经营资质,只是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可能不构成非法经营罪。比如单位在经营许可证范围内开展业务,只是对某些经营细节的理解与执法部门存在差异。
2、行为性质辩护
判断单位的经营行为是否真正违反了国家规定。有些经营行为可能表面上看似违反规定,但实际上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例如,某些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相关法律法规可能还不完善,单位的经营行为可能是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而并非故意违反国家规定。
3、情节轻重辩护
即使单位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也要对情节轻重进行辩护。可以从非法经营的数额、违法所得的多少、对市场秩序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果情节相对较轻,可能会争取到较轻的处罚。
单位非法经营罪的处理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包括处罚方式、立案标准以及辩护要点等。在实际案例中,还可能会遇到单位经营行为与其他罪名的竞合、证据的收集与审查等问题。如果您在单位经营过程中遇到了相关法律难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