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失踪本身一般不涉及违法犯罪,但在特定情形下可能触犯法律。若为逃避法定义务如抚养、赡养、债务偿还等而故意失踪,可能构成违法行为;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故意失踪来骗取财物,则可能构成犯罪。公职人员故意失踪影响工作也可能面临纪律处分。
一、故意失踪的人是否涉及违法犯罪
一般情况下,故意失踪本身并不必然构成违法犯罪。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行动自由,有权选择在一段时间内让自己处于他人难以联系的状态。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故意失踪可能涉及违法犯罪。
1、逃避法定义务
如果故意失踪是为了逃避法定义务,比如逃避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这种行为可能违反《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故意失踪导致无法履行这些义务,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法律责任。若为逃避债务而故意失踪,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债务,债务人可能会被法院判决偿还债务,若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还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2、涉及诈骗等犯罪
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故意失踪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则可能构成诈骗罪。例如,某人以投资为由骗取他人钱财后故意失踪,这种行为就触犯了刑法。

二、故意失踪逃避债务是否违法犯罪
故意失踪逃避债务是一种常见的情形,这种行为通常是违法的。
1、民事责任
从民事角度来看,债务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当债务人故意失踪逃避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债权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若债权债务关系明确,法院会作出支持债权人的判决。即使债务人失踪,法院也可以通过公告送达等方式进行审理和判决。判决生效后,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
2、刑事责任
如果债务人有能力执行法院的判决、裁定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公职人员故意失踪是否违法犯罪
公职人员故意失踪的情况较为特殊,可能涉及违法违纪甚至犯罪。
1、纪律处分
公职人员有相应的工作职责和纪律要求。故意失踪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相关规定,公职人员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造成不良影响的,会受到相应的政务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2、可能涉及犯罪
如果公职人员故意失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比如贪污受贿后为逃避法律制裁而失踪,那么其之前的贪污受贿等行为本身就构成犯罪。一旦被抓获,将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故意失踪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法律后果。无论是逃避法定义务、逃避债务还是公职人员故意失踪,都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生活中,人们还可能遇到故意失踪导致财产继承问题、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程序等相关法律问题。如果您在这些方面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