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借款合同和借据金额不一致时,需结合具体情况处理。若借据金额大于合同金额,可能涉及利息提前扣除、额外费用等情况;若借据金额小于合同金额,可能是部分款项未实际交付等。一般应以实际交付金额为准,还需参考交易习惯、双方沟通记录等确定真实借款金额。在处理此类纠纷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借款合同和借据金额不一致怎么办

当借款合同和借据金额不一致时,首先要冷静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确定实际交付金额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合同是实践性合同,以实际交付的借款金额为准。所以要查看款项的交付凭证,比如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或支付宝的转账截图等。如果转账金额与借据或合同中的某一个金额相符,那么这个实际交付金额很可能就是真实的借款金额。例如,合同约定借款 10 万元,但实际转账 9 万元,借据上写的是 10 万元,此时应以 9 万元作为借款金额。

2、审查合同和借据的形成过程

考虑双方在签订合同和出具借据时的具体情况。有可能是在签订合同后,双方又对借款金额进行了变更,但只在借据上体现了新的金额,而没有对合同进行修改。也有可能是一方在出具借据时出现了笔误。比如,双方原本协商好借款 5 万元,合同也签了,但在写借据时,借款人不小心写成了 6 万元,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来确定真实金额。

3、参考交易习惯和双方沟通记录

如果双方之前有过类似的借款交易,且有一定的交易习惯,那么可以参考这些习惯来判断。同时,双方关于借款事宜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沟通记录也能作为重要的证据。例如,聊天记录中明确提到实际借款金额是多少,那么这可以作为认定真实借款金额的依据。

借款合同和借据金额不一致怎么办(0)

二、借款合同金额大于借据金额如何处理

当借款合同金额大于借据金额时,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考虑利息或费用的扣除

有可能在借款时,出借人预先扣除了利息或者其他费用。根据法律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比如,合同约定借款 20 万元,但出借人预先扣除了 2 万元的利息,实际交付 18 万元,借据上写的也是 18 万元,此时应以 18 万元作为借款本金。

2、核实是否部分款项未交付

可能是合同签订后,出借人只交付了部分款项,而借据反映的是实际交付的金额。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可以要求出借人按照合同约定继续交付剩余款项,或者双方协商变更合同金额。如果出借人拒绝交付剩余款项,借款人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追究出借人的违约责任。

3、协商解决或通过法律途径

双方可以先就金额差异问题进行友好协商,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不成,借款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按照实际交付的金额来确定借款本金。在诉讼过程中,借款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实际借款金额,如交付凭证、沟通记录等。

三、借据金额大于借款合同金额怎么解决

借据金额大于借款合同金额时,可按以下方法解决。

1、审查是否存在额外费用

有可能除了借款本金外,借据中包含了一些双方约定的额外费用,如违约金、手续费等。如果是这种情况,需要查看这些费用的约定是否合法合理。如果费用过高,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借款人可以要求调整。例如,借据上写的金额比合同金额多了 3 万元,其中 1 万元是合法的违约金,另外 2 万元是不合理的高额手续费,借款人可以要求去除不合理的手续费部分。

2、确认是否存在误解或笔误

可能是在出具借据时,由于疏忽或误解导致金额写错。此时双方可以通过沟通来核实真实情况。比如,双方原本约定借款 8 万元,合同也是这么签的,但借据上写成了 9 万元,双方可以重新出具正确的借据。

3、依靠证据确定真实金额

同样要以实际交付金额为基础,结合其他证据来确定真实的借款金额。如果实际交付金额与合同金额一致,而借据金额有误,借款人可以提供交付凭证等证据来证明真实金额。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由法院根据证据来判定真实的借款金额。

当借款合同和借据金额不一致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真实的借款金额。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可能还会遇到如利息计算方式有争议、借款期限不明确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专业律师将为您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