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仲裁结果不服且不予执行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处理。若在劳动仲裁中,劳动者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符合法定情形的,可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在民商事仲裁中,一方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可申请强制执行,被申请人能提出证据证明存在法定情形,经法院审查核实可裁定不予执行。
一、对仲裁结果不服不予执行怎么处理
仲裁分为劳动仲裁和民商事仲裁,不同类型的仲裁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1、劳动仲裁
对于劳动仲裁结果,劳动者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用人单位若对终局裁决不服,有证据证明仲裁存在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形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民商事仲裁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法定情形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劳动仲裁结果不服不予执行的法律程序
劳动仲裁结果不服不予执行有严格的法律程序。
1、起诉阶段
劳动者起诉时,需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法院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用人单位申请撤销裁决时,要向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及证明仲裁存在法定可撤销情形的证据。法院会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可能会组织听证等程序。
2、执行阶段
若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查询、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被申请人若认为仲裁裁决不应执行,可在执行过程中提出书面异议,法院会对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
三、民商事仲裁结果不服不予执行的救济途径
民商事仲裁结果不服不予执行也有相应的救济途径。
1、申请不予执行审查
被申请人可以从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程序的合法性、仲裁员的行为等方面寻找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法定不予执行的情形。法院审查时会全面考量这些因素,若认定仲裁裁决存在问题,会裁定不予执行。
2、重新仲裁或起诉
仲裁裁决被裁定不予执行后,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如果无法达成新的仲裁协议,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在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需要重新举证、质证,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无论是劳动仲裁还是民商事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不予执行都有相应的法律处理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要注意遵守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要求。比如,是否还有其他仲裁裁决的特殊情形影响处理结果?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处理仲裁相关案件时是否有差异?如果您在仲裁过程中遇到这些或其他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