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被法院执行通常不算犯罪。民间借贷纠纷一般属于民事案件,法院执行是为了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实现债权的民事执行程序。但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特定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相关的情况还有民间借贷执行中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民间借贷被执行后有什么后果等。

一、民间借贷被法院执行算犯罪吗

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被法院执行不算犯罪。民间借贷大多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当债务人未能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时,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过审理作出判决后,若债务人仍然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的执行程序是一种民事执行措施,目的是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1、正常执行情况

在正常的执行过程中,法院可能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债务人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债务人的财产等措施。这些都是基于民事法律程序进行的,并不涉及犯罪行为。例如,法院查询到债务人银行账户有存款,会直接冻结并划拨相应款项用于偿还债务,这是合法的执行手段。

2、特定犯罪情形

如果债务人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特定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比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包括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等行为。

民间借贷被法院执行算犯罪吗(0)

二、民间借贷执行中构成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民间借贷执行中构成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除了前面提到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外,还有其他可能涉及犯罪的情况。

1、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

在法院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后,如果债务人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将构成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例如,债务人在法院查封其房产后,擅自将该房产卖给他人,这种行为就可能触犯此罪。

2、虚假诉讼罪

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恶意串通,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方式提起民事诉讼,骗取法院裁判文书,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比如,债权人和债务人虚构债务金额,向法院起诉,试图通过法院判决让其他债权人少分财产,这就属于虚假诉讼行为。

3、诈骗

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如果债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债权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即使进入执行程序,这种诈骗行为依然要承担刑事责任。例如,债务人编造虚假的借款用途,骗取债权人钱财后挥霍一空,且拒不还款,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三、民间借贷被执行后有什么后果

民间借贷被执行后会产生多方面的后果,对债务人的生活和经济状况会造成一定影响。

1、财产方面

债务人的财产会被法院依法处置。法院可能会冻结、划拨债务人的银行存款,拍卖、变卖债务人的房产、车辆等不动产和动产。这意味着债务人可能会失去部分或全部财产,以用于偿还债务。例如,债务人的唯一住房如果符合一定条件,也可能会被拍卖用于偿债。

2、信用方面

被执行信息会被纳入征信系统,债务人的个人信用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将导致债务人在今后的贷款、信用卡申请、购房、购车等金融活动中受到限制。比如,银行可能会拒绝向其发放贷款,或者提高贷款利率。

3、生活方面

债务人可能会被限制高消费。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等。债务人还可能会面临出行受限等情况,例如无法购买高铁、动车一等座以上车票等。

综上所述,民间借贷被法院执行一般是民事程序,但存在特定情况可能构成犯罪。同时,执行过程中还有多种可能涉及犯罪的情形,被执行后也会给债务人带来多方面的后果。如果你还想了解民间借贷执行中的其他法律问题,比如执行期限是多久、执行和解的效力如何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你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