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并非单纯按照获利来定罪。其定罪主要依据是诈骗的公私财物价值,同时也会考量犯罪情节等因素。获利情况只是其中一方面,不能作为唯一判定标准。司法实践中,会综合多方面情况来准确认定诈骗罪并量刑,以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贯彻。
一、诈骗罪是按照获利来定罪吗
诈骗罪不是单纯按照获利来定罪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定罪依据主要是诈骗数额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诈骗的公私财物价值。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这里强调的是诈骗行为所涉及的财物数额,而非犯罪嫌疑人最终的获利数额。
2、其他影响定罪的因素
除了数额,犯罪情节也会影响定罪。例如,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等,即使诈骗数额未达到标准,但具有这些严重情节的,也可能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二、诈骗罪定罪除获利外还考虑哪些因素
诈骗罪定罪除获利外,还会考虑诸多因素。
1、诈骗手段
使用的诈骗手段越恶劣、越具有欺骗性,对定罪和量刑的影响越大。比如,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大规模诈骗,涉及众多被害人,其社会危害性明显高于普通的一对一诈骗。这种复杂、隐蔽的诈骗手段会使更多人陷入骗局,造成更广泛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2、被害人情况
如果被害人是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或者是在特殊困难情况下的人群,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会被认为更加恶劣。因为这些被害人更容易受到伤害,犯罪嫌疑人利用他们的弱势地位进行诈骗,主观恶性更大。
3、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和悔罪表现
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预谋、是否多次实施诈骗等主观故意情况,以及在案发后是否主动投案自首、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悔罪表现,都会在定罪和量刑时予以考虑。
三、获利在诈骗罪定罪中有什么作用
获利在诈骗罪定罪中具有一定作用,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1、反映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目的
获利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行为的主观目的。如果犯罪嫌疑人通过诈骗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利益,说明其非法占有的故意较为明显。例如,犯罪嫌疑人精心策划诈骗方案,最终获得了巨额钱财,这体现了其积极追求非法获利的主观心态。
2、影响量刑
在量刑时,获利数额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一般来说,获利越多,量刑可能越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比如,虽然犯罪嫌疑人获利较多,但如果其积极退赃退赔,减少了被害人的损失,在量刑时也可能会从轻处罚。
3、辅助判断诈骗规模和危害程度
获利情况可以辅助司法机关判断诈骗行为的规模和危害程度。较高的获利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被害人受到损失,社会影响更恶劣。但同样,不能仅仅依据获利来确定诈骗的规模和危害,还需要结合诈骗的手段、涉及的人数等因素。
综上所述,诈骗罪的定罪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获利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除了获利,诈骗数额、手段、被害人情况等都会影响定罪和量刑。如果您对诈骗罪的定罪、量刑等还有其他疑问,比如不同地区诈骗罪数额标准有何差异、诈骗罪与其他类似犯罪如何区分等,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