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医疗纠纷。医疗纠纷通常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与患方之间产生的因对治疗方案与治疗结果有不同的认知而导致的纠纷,其前提是医方具备合法的行医资格。而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它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性质更为严重。非法行医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一、非法行医属于医疗纠纷吗
非法行医不属于医疗纠纷。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对治疗方案与治疗结果有不同的认知而导致的纠纷。其核心在于医方是合法的医疗机构或有资质的医务人员。
1、定义和性质差异
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严重违反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而医疗纠纷主要是围绕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认知差异产生的,不涉及行医资格的合法性问题。
2、法律处理方式不同
对于医疗纠纷,通常通过协商、调解、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主要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而非法行医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要面临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刑法》中非法行医罪的相关条款。
3、后果影响不同
医疗纠纷可能只是对治疗效果、费用等方面存在争议,一般不会对医疗行业的整体秩序造成严重破坏。非法行医由于行医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

二、非法行医引发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非法行医引发的法律后果较为严重,涉及多个方面。
1、民事赔偿责任
非法行医者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患者可以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例如,因非法行医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增加了治疗费用和康复时间,患者有权要求非法行医者赔偿相应的损失。
2、行政处罚
卫生行政部门会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以罚款。对再次非法行医的,处罚会更加严厉。如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会被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3、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如何判断是否属于非法行医
判断是否属于非法行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行医主体资格
查看行医者是否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如果没有这两个证书,就属于非法行医。例如,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医学培训的人,声称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这显然不符合行医主体资格要求。
2、医疗机构合法性
看行医的场所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些场所虽然有医生坐诊,但没有合法的医疗机构资质,也属于非法行医。比如一些私人小诊所,没有经过卫生部门的审批就开展诊疗活动。
3、行医行为超出范围
即使有合法的行医资格和医疗机构资质,如果行医者从事的诊疗活动超出了其注册的执业范围,也可能构成非法行医。例如,一个内科医生擅自进行外科手术,就属于超出执业范围的非法行医行为。
综上所述,非法行医与医疗纠纷有着本质的区别,非法行医会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判断非法行医也有明确的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很多与医疗相关的法律问题,比如合法医疗行为中的医疗过错认定、非法行医的举报流程等。如果您遇到这些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