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或公款达到一定数额会被立案侦查起诉。挪用资金罪中,一般情形下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应予立案追诉。挪用公款罪方面,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
一、挪用多少钱可以立案侦查起诉
挪用资金或公款涉及不同罪名,立案标准也有所不同。
1、挪用资金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这里的非法活动是指违法犯罪活动,如赌博、贩毒等;营利活动则是指进行投资、经商等能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
2、挪用公款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二、挪用资金罪立案侦查起诉的具体情形
挪用资金罪的立案侦查起诉有多种具体情形。
1、非法活动情形
当挪用资金用于非法活动时,由于其行为本身的违法性和危害性,立案标准相对较低。只要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就会被立案侦查起诉。例如,公司员工挪用资金用于赌博,一旦达到五万元的标准,司法机关就会介入调查。因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单位的财产权益,还可能引发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2、营利活动情形
对于挪用资金进行营利活动的,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才会被立案追诉。这是因为营利活动虽然有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但相对非法活动而言,其社会危害性稍低。比如,员工挪用单位资金用于炒股等投资活动,只有当挪用资金达到十万元以上时,才符合立案标准。
3、超三个月未还情形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也会被立案。这里强调了时间和数额两个要素。如果挪用资金数额较大且长时间未归还,会影响单位的资金正常流转和运营。例如,员工挪用资金用于个人消费,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且数额达到十万元以上,单位发现后报案,司法机关就会进行立案侦查。
三、挪用公款罪立案侦查起诉的关键要点
挪用公款罪立案侦查起诉有其关键要点。
1、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就应当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由于非法活动的性质恶劣,所以较低的数额标准就会启动立案程序。例如,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用于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只要达到三万元,就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2、营利活动与超三个月未还的数额标准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较大”。对于营利活动,如挪用公款进行房地产投资等,达到五万元的标准就会被立案。而对于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情况,同样是五万元以上立案。这体现了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严格要求,保障公款的合理使用和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3、情节对量刑的影响
在挪用公款罪中,除了数额标准外,情节也会对量刑产生影响。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或者多次挪用公款等情节严重的情况,会加重处罚。例如,多次挪用公款用于不同的营利活动,即使每次数额可能未达到巨大标准,但综合起来情节恶劣,也会受到更严厉的法律制裁。
综上所述,挪用资金和挪用公款的立案侦查起诉有明确的数额标准和相关情形。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挪用特定款物等其他相关法律问题,以及不同地区在执行标准上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异等。如果您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想了解更准确详细的法律解答,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