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亲存在家暴情况,母亲可通过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来结束婚姻关系。协议离婚需双方就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达成一致并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诉讼离婚则需收集家暴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家暴事实后会判决离婚。在这个过程中,要保障自身安全,必要时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一、父亲有家暴怎么办理离婚
当父亲存在家暴行为时,母亲可以选择协议离婚或者诉讼离婚两种方式来解除婚姻关系。
1、协议离婚
若父母双方能够就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订离婚协议书。双方携带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以及离婚协议书等材料,共同到一方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并向当事人发放《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反悔都可以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向受理离婚登记申请的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并亲自填写《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书》。经婚姻登记机关核实无误后,发给《撤回离婚登记确认单》,并将离婚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归档。自离婚冷静期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未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冷静期届满后,双方需再次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2、诉讼离婚
如果父亲不同意离婚,或者双方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母亲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母亲需要准备好起诉状、身份证、结婚证、家暴的相关证据等材料。家暴证据可以包括报警记录、医院的诊断证明、伤情照片、证人证言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后,法院会进行立案审查。立案后,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母亲需要向法院陈述家暴的事实和经过,并出示相关证据。如果法院认定父亲存在家暴行为,且调解无效,一般会判决准予离婚。

二、父亲家暴诉讼离婚需要什么证据
在父亲家暴的情况下进行诉讼离婚,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母亲在离婚诉讼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1、报警记录
当遭遇家暴时,及时报警是非常重要的。报警记录是证明家暴发生的重要证据之一。警方出警后会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询问当事人、证人,拍摄现场照片等。这些记录能够客观地反映家暴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情况。
2、医院诊断证明和伤情照片
遭受家暴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并保存好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这些材料能够证明受伤的程度和原因。同时,用手机或相机拍摄受伤部位的照片,照片要清晰显示受伤的时间、地点和受伤情况。伤情照片可以与医院的诊断证明相互印证,增强证据的证明力。
3、证人证言
如果家暴发生时有其他人在场,如邻居、亲戚、朋友等,可以请他们作为证人提供证言。证人需要能够清晰地描述家暴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情况。证人证言可以增加证据的可信度。
4、录音录像
如果在家中安装了监控设备,或者在遭遇家暴时用手机进行了录音录像,这些视听资料也可以作为证据。录音录像要能够清晰地记录家暴发生的过程,包括父亲的暴力行为、言语威胁等。
三、父亲家暴离婚孩子会判给谁
在父亲家暴导致离婚的案件中,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主要会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保障孩子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进行判决。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
一般情况下,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会判给母亲抚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母亲的照顾和关爱。但如果母亲存在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等情形的,孩子也可能判给父亲抚养。
2、两周岁以上的子女
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子女,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因素。由于父亲存在家暴行为,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法院通常会认为母亲更适合抚养孩子。但如果母亲存在一些不利于抚养孩子的情况,如患有严重疾病、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等,而父亲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并且能够保证不再对孩子实施暴力行为,法院也可能会将孩子判给父亲抚养。
3、八周岁以上的子女
如果子女已经年满八周岁,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会尊重子女的真实意愿。法院会询问子女愿意跟随哪一方生活,并将其意愿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在父亲有家暴的情况下办理离婚,母亲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同时要注意收集家暴证据,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在孩子抚养权方面,法院会以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进行判决。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更多关于家暴离婚、证据收集、抚养权纠纷等相关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