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公时是可以重新鉴定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同时,若存在鉴定程序违法、鉴定人员不具备资格等情形,也可通过合法途径要求重新鉴定。重新鉴定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
一、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公能否重新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公是能够重新鉴定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1、法律依据支撑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赋予了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这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在面对可能不公正的鉴定结果时,有进一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2、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
除了对鉴定结果不服外,如果存在鉴定程序严重违法,比如鉴定人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等情况,当事人也有权要求重新鉴定。
3、重新鉴定的意义
重新鉴定可以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鉴定,使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更加准确,保障患者和医疗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行业的正常秩序。

二、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公申请重新鉴定的流程
当认为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公而申请重新鉴定时,有一套明确的流程。
1、提出申请
当事人需在规定的15日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申请书应详细说明申请重新鉴定的理由和依据。
2、受理审核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申请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理由是否合理等。若符合要求,卫生行政部门会受理该申请,并组织进行再次鉴定。
3、再次鉴定的组织
卫生行政部门会委托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重新鉴定。重新鉴定时,专家鉴定组会全面审查相关材料,必要时还会进行调查取证等工作。
4、得出鉴定结论
专家鉴定组在经过充分讨论和分析后,会得出再次鉴定的结论,并将鉴定结论书面通知当事人。
三、医疗事故重新鉴定与首次鉴定的区别
医疗事故重新鉴定与首次鉴定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1、鉴定的起因不同
首次鉴定是在医疗事故发生后,为了明确事故的性质、责任等进行的初步鉴定。而重新鉴定是因为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果不服或者存在鉴定程序违法等情况而启动的。
2、鉴定的组织和人员可能不同
首次鉴定和重新鉴定一般由不同的医学会组织,并且重新鉴定的专家鉴定组人员通常与首次鉴定的人员不同,这是为了保证重新鉴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鉴定的严谨程度可能不同
由于重新鉴定是在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果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在鉴定过程中,专家鉴定组会更加谨慎、全面地审查相关材料,对证据的要求也可能更高,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公时当事人有重新鉴定的权利,并且重新鉴定有其特定的流程和与首次鉴定的区别。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重新鉴定结果仍不满意该怎么办、重新鉴定的费用由谁承担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医疗事故鉴定方面有任何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