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个人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需综合判断。若符合行为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及公序良俗等条件则有效;反之可能无效。协议内容、形式等方面也会影响其效力。

一、个人对个人签的协议有效吗

个人对个人签订的协议不一定必然有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1、有效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如果签订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比如双方均为年满 18 周岁的成年人,精神智力状况正常,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而且双方签订协议时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协议内容也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这样的协议就是有效的。例如,甲乙两人自愿签订了一份关于买卖二手自行车的协议,协议内容是双方真实的交易意愿,且不违反任何法律规定,该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应当按照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

2、无效的情形

若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两人签订买卖毒品的协议,这种协议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又或者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等情况,协议都是无效的。

个人对个人签的协议有效吗(0)

二、个人对个人签的协议在什么情况下无效

个人对个人签订的协议在多种情况下会被认定为无效。

1、主体不适格

如果签订协议的一方或双方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可能无效。比如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像不满 8 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们签订的协议通常是无效的。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协议的内容和后果,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意思表示不真实

当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协议,且损害国家利益时,协议无效。例如,甲欺骗乙说自己的古董是真品,价值很高,乙信以为真与其签订了购买协议,后来发现是赝品,这种因欺诈订立的协议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能被认定无效。

3、内容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

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协议无效。比如两人签订的协议涉及赌博、走私等违法活动,或者协议约定的内容严重违背社会公德,如约定以伤害他人为条件获取报酬等,这样的协议都是无效的。

三、如何确保个人对个人签的协议有效

为了确保个人对个人签订的协议有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主体资格

在签订协议前,双方应当互相了解对方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通过查看身份证等方式确认对方的年龄等信息,对于一些重要的协议,还可以要求对方提供相关的资质证明。例如,在签订商业合作协议时,了解对方是否具有从事该商业活动的合法资格。

2、明确协议内容

协议内容应当具体、明确,避免模糊不清。要详细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条款。比如在房屋租赁协议中,要明确租赁房屋的具体地址、租赁期限、租金金额及支付方式等内容。

3、遵循法律规定

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在起草协议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协议条款合法合规。如果对某些法律规定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律师。

综上所述,个人对个人签订的协议效力问题较为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签订协议时需要谨慎对待,确保协议有效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生活中还可能遇到协议履行过程中的纠纷、协议的变更和解除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协议签订和履行过程中遇到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