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咬伤事件发生后,其涉及的法律责任判定需考虑多种因素。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通常负有管理责任,若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动物伤人应担责,特殊情况下受害人或第三人有过错也会影响责任划分。明确这些法律责任对处理相关纠纷至关重要。

一、动物咬伤的发生因素有哪些法律责任

动物咬伤事件发生后,涉及的法律责任主要依据不同情况来判定。

1、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例如,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且无免责事由。这意味着饲养人或管理人有义务对动物进行妥善管理,防止其对他人造成伤害。

2、第三人过错导致的责任

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比如,第三人故意激怒动物,导致动物咬伤他人,受害人既可以找动物饲养人索赔,也可以找第三人索赔。

3、动物园的责任

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动物园需要为动物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环境和管理措施,保障游客安全。

动物咬伤的发生因素有哪些法律责任(0)

二、动物咬伤责任中饲养人故意不管理的法律后果

当动物饲养人故意不履行管理义务时,会面临较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1、民事赔偿责任加重

若饲养人故意不管理动物,导致动物咬伤他人,其可能无法以受害人有过错为由减轻自己的责任。比如,饲养人明知自己的狗具有攻击性,却不采取任何约束措施,任由其在公共区域活动,咬伤他人后,饲养人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

2、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饲养人故意不管理动物,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可能构成犯罪。例如,饲养人故意让具有危险性的动物伤害他人,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3、受到行政处罚

根据相关地方规定,饲养人不按规定管理动物,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如罚款、暂扣或吊销养犬登记证等。

三、动物咬伤后受害人有过错的责任划分

当受害人对动物咬伤事件存在过错时,责任划分会有所不同。

1、故意情形下的责任

如果受害人故意激怒动物,导致自己被咬伤,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可以不承担责任。比如,受害人故意用棍棒去挑衅动物,结果被动物咬伤,这种情况下饲养人或管理人可以免责。

2、重大过失情形下的责任

若受害人存在重大过失,如在明确有警示标识的情况下,仍然靠近危险动物,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可以减轻责任。例如,景区有明显的“禁止靠近野生动物”标识,受害人却不顾警示靠近,被动物咬伤,饲养人或管理人可以适当减轻赔偿责任。

3、一般过失情形下的责任

如果受害人只是一般过失,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仍需承担主要责任。比如,受害人在正常行走时,因不小心碰到了动物,动物受到惊吓咬伤受害人,此时饲养人或管理人不能以受害人有一般过失为由减轻太多责任。

动物咬伤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判定较为复杂,涉及动物饲养人、管理人、第三人以及受害人等多方。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流浪动物咬伤、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伤人等多种情况。如果遇到这些复杂的法律问题,大家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