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定不一定非要取了钢板才能进行。这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如果钢板不影响关节活动和功能的评定,在未取出钢板时也可进行鉴定;若钢板对鉴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则可能需取出钢板后再鉴定。
一、伤残鉴定是要取了钢板才能鉴定吗
伤残鉴定并非绝对要取了钢板才能进行。从法律和鉴定规范角度来看,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取出钢板才能开展伤残鉴定。
1、可未取钢板鉴定的情况
当钢板的存在对伤者的肢体功能影响较小,不干扰对伤残程度的准确判断时,是可以在未取出钢板的情况下进行鉴定的。例如,一些骨折部位愈合良好,钢板固定稳定,且不影响关节的活动度和基本功能,此时进行鉴定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伤者的伤残状况。
2、需取钢板鉴定的情况
若钢板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肢体的正常功能,如限制了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导致无法准确评估伤者的实际伤残程度,那么通常需要等待取出钢板,待伤情进一步稳定后再进行鉴定。比如,膝关节附近的骨折,钢板可能会阻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需要取出钢板后鉴定。

二、未取钢板进行伤残鉴定的利弊
未取钢板进行伤残鉴定有其优点和缺点。了解这些利弊有助于伤者和家属做出更合适的决策。
1、优点
可以尽早确定伤残等级,以便伤者及时获得相应的赔偿和救助。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伤者来说,能够更快地拿到赔偿款用于后续的治疗和生活开支。同时,也可以避免因等待取出钢板而耽误时间,使伤者能够更快地进入康复和赔偿程序。
2、缺点
由于钢板未取出,可能会对鉴定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鉴定的伤残等级不准确。如果钢板影响了肢体功能的评估,可能会使鉴定结果偏低,从而影响伤者应得的赔偿金额。后续取出钢板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新的情况或并发症,可能需要重新进行鉴定。
三、取钢板后进行伤残鉴定的注意事项
取钢板后进行伤残鉴定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1、等待伤情稳定
取出钢板后,需要给身体一定的恢复时间,让伤口愈合,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一般来说,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如几个月,具体时间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伤者的实际恢复情况而定。
2、保留相关资料
在取钢板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所有的病历、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等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是进行伤残鉴定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鉴定人员全面了解伤者的伤情和治疗过程。
3、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
要选择具有资质和良好信誉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可以通过咨询律师、向相关部门了解等方式,选择专业、公正的鉴定机构,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伤残鉴定是否要取钢板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在决定是否进行鉴定以及何时进行鉴定时,伤者和家属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伤残鉴定的标准、不同部位骨折的鉴定差异等问题也值得关注。如果您在伤残鉴定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