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走了又回去的情况需根据具体情形判断是否构成逃逸。若主观上已消除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可能不认定逃逸,按一般事故处理;若仍符合逃逸构成要件,会按肇事逃逸处理,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构成犯罪还会追究刑责。

一、肇事走了又回去怎么处理

肇事走了又回去这种情况的处理要视具体情形而定。如果肇事者离开现场时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之后又主动返回,且在返回后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承担责任,如实供述事故经过,积极赔偿受害者损失等,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不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1、不认定为逃逸的情况

若有证据证明肇事者离开现场是因为惊慌失措,短时间内离开现场冷静后又迅速返回,并且没有隐瞒事故相关信息,积极救助伤者等,可能按照一般的交通事故来处理。警方会根据事故的责任划分,要求肇事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比如赔偿受害者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

2、认定为逃逸的情况

若肇事者离开现场的时间较长,且没有合理的理由,即便之后返回,也可能仍被认定为肇事逃逸。一旦被认定为肇事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果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还会构成交通肇事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肇事走了又回去怎么处理(0)

二、肇事走了又回去算逃逸吗

肇事走了又回去是否算逃逸,关键在于判断肇事者离开现场时的主观故意。

1、不算逃逸的情形

如果肇事者离开现场是为了寻求帮助,比如去附近找电话报警、叫救护车等,并且在离开后及时返回现场,积极参与事故处理,这种情况下通常不算逃逸。因为其离开现场并非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事故和救助伤者。

2、算逃逸的情形

若肇事者离开现场是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例如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受到刑事处罚等,即便之后又返回现场,也可能会被认定为逃逸。比如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酒精检测而离开现场,一段时间后又返回,这种情况大概率会被认定为逃逸。因为其最初离开现场的行为已经符合逃逸的构成要件。

三、肇事走了又回去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肇事走了又回去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这取决于是否被认定为逃逸。

1、未认定为逃逸的法律后果

若未被认定为逃逸,主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确定的责任比例,赔偿受害者的各项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如车辆维修费用、医疗费用等;间接损失,如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如果受害者因事故造成伤残,还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等。

2、认定为逃逸的法律后果

一旦被认定为肇事逃逸,除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会面临行政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会被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果逃逸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肇事走了又回去的情况较为复杂,处理方式和法律后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肇事逃逸后自首如何量刑、肇事逃逸后保险是否理赔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交通事故方面有任何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