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纳税标准既与收入有关,也与利润有关。不同税种的计税依据不同,增值税等流转税通常按收入计算,而个人所得税一般按利润计算。了解这些计税依据能帮助个体户合理纳税。
一、个体户纳税标准是按收入还是利润?
个体户纳税标准并非单纯按收入或者利润,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计税依据。
1、按收入计税的情况
增值税是常见的按收入计税的税种。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个体户,若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45万元),免征增值税。超过这个标准,则需要按照相应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例如,销售货物的个体户,其增值税的计算通常依据销售货物取得的收入。一些地方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等附加税费,也是以收入为基数计算缴纳的。
2、按利润计税的情况
个人所得税是按利润计税。个体户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里的利润是经过税法规定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比如,个体户经营一家餐厅,收入是顾客的消费金额,但要扣除食材成本、员工工资、房租等成本费用后,得出的利润才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依据。

二、个体户按收入纳税的具体规定
个体户按收入纳税主要涉及流转税,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规定。
1、增值税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的个体户增值税征收率一般为3%。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征收率会有所不同。例如,销售不动产等适用5%的征收率。而且,自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除湖北省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2、收入确认时间
对于销售货物的个体户,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3、税收优惠
除了前面提到的月销售额未超过标准免征增值税外,对于一些特定行业的个体户还有其他优惠。比如,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个体户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
三、个体户按利润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个体户按利润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其特定的计算方法。
1、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成本、费用及损失。成本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2、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个体户适用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采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至35%。例如,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500元。
3、计算实例
假设某个体户全年收入总额为50万元,成本费用及损失共计40万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 = 50 - 40 = 10万元。对应的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05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 = 100000×20% - 10500 = 9500元。
综上所述,个体户纳税标准与收入和利润都密切相关,不同税种有不同的计税依据。在实际纳税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成本费用的准确核算、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等。如果您在个体户纳税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