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后单位发生分立,确定责任承担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一般遵循“债务随资产走”原则,承继原单位主要权利义务和资产的新单位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要考虑犯罪意志与行为的关联性,若分立后新单位与原犯罪行为无实质关联则不担责;还要依据具体犯罪性质、危害后果等判断。

一、单位犯罪的单位分立应当怎么确定

当单位犯罪后发生分立情况,确定责任承担主体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债务随资产走”的一般原则。如果在单位分立过程中,有新的单位承继了原犯罪单位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并且接收了大部分资产,那么该新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要对原单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1、犯罪意志与行为的关联性

要分析原单位的犯罪意志和犯罪行为与分立后的新单位之间的联系。若分立后的新单位与原单位的犯罪行为没有实质的关联,例如原单位的犯罪行为是在特定的业务板块和决策背景下实施的,而该业务板块在分立时已完全剥离到其他单位,那么新单位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具体犯罪性质和危害后果

不同的犯罪性质对于责任承担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危害后果可以量化和分割的犯罪,如经济犯罪,可能需要根据分立后各单位接收的资产比例等因素来确定各自承担责任的份额。而对于一些危害后果难以分割的犯罪,如环境污染犯罪,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各新单位与原犯罪行为的因果关系等因素来确定责任。

单位犯罪的单位分立应当怎么确定(0)

二、单位犯罪后分立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后分立,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较为复杂。在司法实践中,首先会考虑原单位的犯罪行为是否是在单位整体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如果是,那么在分立后,需要判断各新单位与原单位犯罪意志的延续性。

1、按资产比例承担

对于一些经济类犯罪,通常可以按照各新单位接收原单位资产的比例来分担刑事责任。比如,原单位因合同诈骗犯罪被追究责任,分立后A单位接收了原单位60%的资产,B单位接收了40%的资产,那么在承担刑事责任时,可能会按照这个比例来确定各自的责任程度。

2、整体责任承担

当原单位的犯罪行为导致的危害后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时,可能会要求分立后的所有新单位共同承担刑事责任。例如原单位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分立后的各新单位都可能要对该犯罪行为承担整体的责任。

3、部分单位担责

如果能够明确分立后的某些单位与原单位的犯罪行为有直接关联,而其他单位没有关联,那么只有与犯罪行为有关联的单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单位分立后原犯罪单位责任承担主体的确定依据

确定单位分立后原犯罪单位责任承担主体的依据主要有法律规定、犯罪事实和公平原则。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单位犯罪的责任承担有一定的规定。

1、犯罪行为的关联性

判断责任承担主体时,关键要看分立后的单位与原单位犯罪行为的关联性。如果某个新单位在分立后继续从事与原犯罪行为相关的业务,并且利用了原单位的犯罪资源,那么该新单位很可能要承担责任。

2、公平原则的考量

在确定责任承担主体时,要遵循公平原则。不能让没有从原单位犯罪行为中获利的单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也不能让从原单位犯罪行为中受益的单位逃避责任。例如,在单位分立过程中,有的新单位通过接收原单位的优质资产获得了利益,那么其就应当对原单位的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3、证据的支持

司法机关在确定责任承担主体时,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包括单位分立的相关文件、资产转移记录、业务往来资料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判断各新单位与原单位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单位犯罪后单位分立的责任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犯罪行为的性质、各新单位与原犯罪行为的关联等诸多因素。在实际情况中,还可能会遇到单位多次分立、分立过程不规范等复杂情形。如果您在这方面遇到法律问题,比如不确定自己所在的新单位是否要对原单位犯罪行为担责,或者对责任承担比例有疑问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