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非诉案件撤销需满足一定条件。一般来说,申请人主动申请撤销且理由正当,如发现证据不充分、双方达成和解等;被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重大明显违法情形,如缺乏事实依据、违反法定程序等,都可能导致案件撤销。这些条件旨在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公正性,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行政非诉案件撤销需满足啥条件

行政非诉案件撤销需要满足多方面条件。从申请人角度来看,若申请人主动申请撤销,且有正当理由,案件是有可能撤销的。例如,申请人发现自己提交的证据存在不充分的情况,继续申请执行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时提出撤销申请,法院可能会予以考虑。

1、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如果被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重大明显违法情形,法院应裁定不准予执行。比如,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缺乏事实依据,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其对当事人的处罚或处理决定;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如未按照规定的步骤、方式进行调查取证、作出决定等,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要求撤销行政非诉案件。

2、执行标的消灭

当执行标的消灭时,行政非诉案件也可撤销。例如,行政决定要求拆除某建筑物,但该建筑物在执行前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已经自然倒塌,执行标的已不存在,那么案件就失去了执行的意义,此时可以撤销案件。

3、当事人达成和解

若行政机关与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达成和解协议,且该协议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经法院审查认可后,也能撤销行政非诉案件。比如,行政机关与当事人就罚款金额、履行方式等达成一致,当事人按照和解协议履行了义务,行政机关可以申请撤销案件。

行政非诉案件撤销需满足啥条件(0)

二、行政非诉案件撤销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行政非诉案件撤销的法定条件主要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文件明确了一些情形。

1、行政行为主体不合法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具有法定的职权。如果行政机关超越职权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该行政行为就是违法的。例如,某部门没有权限对某类事项进行处罚,却作出了处罚决定,当事人可以以此为由要求撤销行政非诉案件。

2、适用法律错误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时,必须正确适用法律。若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如对同一违法行为错误引用了不适用的法律条款进行处罚,当事人有权要求撤销案件。因为错误适用法律会导致行政决定的不公正,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还要合理。如果行政行为明显不当,如行政处罚畸重,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情节、后果严重不相符,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不准予执行,从而撤销行政非诉案件。

三、满足什么条件可以撤销行政非诉执行申请

行政非诉执行申请的撤销也有特定条件。一方面,申请人自身的意愿和情况很关键。

1、申请人自愿且有合理理由

申请人自愿申请撤销执行申请,并且有合理的理由。比如,申请人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更为合适,或者发现执行可能会对自身造成更大的损失等。这种情况下,只要理由合理,法院可能会准许撤销申请。

2、行政行为效力变化

若行政行为的效力发生变化,如行政机关自行撤销或变更了原行政决定,那么基于原行政决定的执行申请就失去了依据,此时可以撤销行政非诉执行申请。例如,行政机关发现原决定存在错误,主动进行了纠正,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执行申请。

3、执行会损害公共利益

如果继续执行行政非诉案件会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法院也可能会准许撤销执行申请。比如,行政决定要求在某一区域进行建设项目,但后续发现该建设项目会对周边环境、公共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公共利益,此时可以撤销执行申请。

综上所述,行政非诉案件的撤销涉及申请人、行政行为本身以及执行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需要准确把握相关条件和法律规定。那么,行政非诉案件撤销后是否还能再次申请执行?撤销案件的程序具体是怎样的?如果您在行政非诉案件方面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