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城镇居民医保通常是能报销的,但需分情况。一般的意外骨折,符合医保报销范围和条件即可按规定报销;若因第三方责任导致骨折,医保不报销,由第三方承担费用;因自身违法违规等情况致骨折,医保也可能不予报销。
一、骨折了城镇居民医保能报吗
骨折了城镇居民医保一般是可以报销的,但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1、一般意外骨折
如果是日常生活中意外发生的骨折,比如走路不小心摔倒骨折等,在符合城镇居民医保报销范围和报销条件的情况下,是能够进行报销的。参保人员需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符合医保目录的检查费、治疗费、药费等费用,都可以按照当地医保规定的报销比例进行报销。通常医保会设定起付线,起付线以下的费用需参保人员自行承担,超过起付线的部分按比例报销。
2、第三方责任导致骨折
要是骨折是由第三方责任造成的,比如交通事故、他人故意伤害等,根据相关规定,应当由第三方负担的医疗费用,医保是不予报销的。这种情况下,费用应由第三方承担,参保人员可通过协商、调解或法律途径向第三方索赔。
3、违法违规等情况导致骨折
如果是因为自身违法违规行为,如打架斗殴、吸毒等导致的骨折,医保可能不予报销。因为这些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医保基金不会为这类行为产生的费用买单。

二、城镇居民医保骨折报销比例是多少
城镇居民医保骨折报销比例不是固定统一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医院级别
不同级别的医院报销比例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报销比例相对较高,可能达到80% - 90%。而二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可能在70% - 80%左右,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会更低一些,大概在50% - 70%。这是因为基层医院的医疗成本相对较低,鼓励参保人员在基层就医。
2、费用分段
有些地区的医保报销会根据费用的高低进行分段报销。例如,在一定费用范围内,报销比例可能是60%,超过这个范围后,报销比例会提高到70%。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减轻参保人员高额医疗费用的负担。
3、当地政策
各地的医保政策存在差异,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收支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报销比例。所以,即使是同样的骨折情况,在不同地区报销比例也可能不同。参保人员需要了解当地的医保政策,以便清楚自己的报销情况。
三、骨折后城镇居民医保报销需要什么材料
骨折后进行城镇居民医保报销,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
1、身份证明材料
参保人员的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用于证明参保人员的身份信息,确保是本人就医和报销。如果是委托他人办理报销手续,还需要提供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授权委托书。
2、医疗费用凭证
包括医院开具的正规发票,发票上要清晰显示费用项目、金额等信息。同时,还需要提供费用明细清单,详细列出各项检查、治疗、用药等的费用情况,以便医保部门审核费用的合理性。
3、诊断证明和病历
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明确骨折的诊断情况,如骨折部位、类型等。病历则记录了患者的就医过程,包括症状、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这些材料可以证明骨折的真实性和治疗的必要性。
4、其他材料
如果是外伤骨折,可能还需要提供外伤证明,说明骨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有些地区还要求提供医保卡、银行账号等信息,以便医保报销费用能够准确支付到参保人员的账户。
综上所述,骨折后城镇居民医保能否报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报销比例和所需材料也因多种因素而异。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遇到医保报销范围界定不清、报销流程繁琐等问题。如果您在医保报销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