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是侵权产品仍继续销售,销售者需承担多方面法律责任。民事上要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行政上可能面临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及罚款等处罚;刑事上若构成犯罪则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责任旨在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保障市场秩序。
一、明知侵权产品继续销售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明知是侵权产品而继续销售,销售者需要承担多方面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销售者要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即必须立即停止销售该侵权产品。需要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2、行政责任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
3、刑事责任
如果销售侵权产品的行为构成犯罪,销售者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明知侵权产品继续销售的赔偿标准如何确定
明知侵权产品继续销售的赔偿标准确定方式有多种。
1、以权利人实际损失确定
这是最直接的赔偿计算方式。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包括因侵权行为导致的销售量减少、利润降低等损失。例如,由于侵权产品的销售,导致权利人的正品销售量下降,由此减少的利润就是实际损失的一部分。同时,还应考虑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调查费用、律师费用等。
2、以侵权人获利确定
当权利人实际损失难以确定时,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赔偿数额。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产品的销售量与该产品单位利润的乘积计算;该产品单位利润无法查明的,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
3、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倍数确定
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都难以确定,那么可以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三、如何认定销售者明知是侵权产品
认定销售者明知是侵权产品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1、产品来源
如果产品来源不正规,如从没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渠道进货,或者进货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这可能表明销售者应当知道产品存在侵权的可能性。例如,一款知名品牌的电子产品,市场正常批发价为1000元,而销售者以200元的价格从一个小作坊进货,那么就有理由怀疑销售者明知该产品可能是侵权产品。
2、产品特征
产品本身的一些特征也可以作为认定依据。如果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包装粗糙、商标标识模糊不清等情况,销售者作为专业的经营者,应当能够识别这些异常,从而推断其明知产品侵权。比如,某品牌化妆品的正品包装精美,印刷清晰,而销售的产品包装纸张劣质,印刷有重影,销售者就不应忽视这些问题。
3、销售者认知能力
考虑销售者的经营经验、专业知识等因素。如果销售者长期从事该类产品的销售,对该行业的品牌、产品特点等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其对侵权产品的识别能力就相对较高。如果其仍然销售侵权产品,就更有可能被认定为明知。例如,一位经营多年电子产品的销售者,对于市场上常见品牌的外观、功能等非常熟悉,却销售外观和功能与知名品牌极为相似但价格极低的产品,就可能被认定为明知侵权。
综上所述,明知侵权产品继续销售会带来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方面的法律责任,赔偿标准的确定有多种方式,而认定销售者是否明知侵权产品也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那么,销售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了侵权产品该如何处理?如何避免销售到侵权产品?如果对这些法律问题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