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立案标准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一般而言,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达到此标准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追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幅度内确定具体标准。
一、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来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1、一般标准
通常情况下,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这意味着,当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称自己被诈骗的财物价值在这个区间内,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予以立案追诉。
2、特殊情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例如,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能会将“数额较大”的标准提高到五千元甚至一万元以上;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能会执行三千元的标准。

二、网络诈骗罪立案标准
网络诈骗是诈骗罪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立案标准与传统诈骗罪基本一致,但也有其特殊之处。
1、一般规定
同样依据上述司法解释,网络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达到立案标准。因为网络诈骗具有跨地域、隐蔽性强等特点,公安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即使单笔诈骗金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如果累计诈骗金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也可能会立案。
2、情节认定
对于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等情形的,酌情从重处罚。
三、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立案标准与普通诈骗罪有所不同。
1、数额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这里的“数额在二万元以上”是合同诈骗罪的立案起点。
2、行为表现
合同诈骗的行为方式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常见的有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只要实施了这些行为之一,且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就构成合同诈骗罪,公安机关会立案处理。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诈骗罪立案标准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了解这些立案标准,有助于我们在遭遇诈骗时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集资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等其他类型的诈骗犯罪,它们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呢?如果对诈骗罪的认定和处理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