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生医疗事故后,及时、有效地保留证据对于维护患者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患者可通过收集病历资料、封存实物、保存相关票据和记录等方式保留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一、出了医疗事故怎么保留证据
出了医疗事故保留证据是后续维权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保留证据方法:
1、收集病历资料
病历是医疗过程的重要记录,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在复印或复制时,要确保医疗机构在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2、封存实物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3、保存相关票据和记录
患者要保存好与医疗事故相关的各类票据,如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等票据。同时,患者或家属还可以记录医疗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包括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内容、患者的症状变化等。

二、医疗事故后病历证据如何封存
病历证据的封存是医疗事故证据保留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病历封存的具体步骤:
1、提出封存申请
当患者怀疑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提出封存病历的申请。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书面申请更为妥当,申请中应明确封存病历的范围和时间。
2、共同在场封存
在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医患双方共同对病历进行封存。封存时,要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包括主观病历和客观病历。主观病历包括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等;客观病历即前面提到的可复印的病历资料。
3、注明相关信息
封存的病历袋上应注明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封存日期等信息,并由医患双方签字或盖章。封存后的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但患者有权要求在封存记录上注明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后续查询。
三、医疗事故实物证据保存要注意什么
医疗事故实物证据的保存对于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保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封存
一旦怀疑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应立即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避免证据被破坏或丢失。封存要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确保封存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选择合适的保管方式
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但要注意保管条件。例如,对于需要冷藏保存的药品或血液制品,医疗机构要确保其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保存,以保证实物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明确检验程序
如果需要对封存的实物进行检验,要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确保检验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检验结果要及时告知医患双方。
在医疗事故发生后,保留证据是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基础。无论是病历资料的收集、封存,还是实物证据的保存,都需要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冷静,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还有很多与医疗事故证据保留相关的问题,比如证据的有效期是多久、证据的证明力如何判断等。如果您在医疗事故证据保留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