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处公证后通常是受法律保护的。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其证明力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能在诸多方面保障当事人权益,但也存在特殊情况需结合具体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形判断。
一、公证处公证后是不是受法律保护
公证处公证后一般是受法律保护的。从公证的定义来看,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1、证据效力方面
经过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这意味着在诉讼或其他法律程序中,公证书具有较高的证据效力,法院等机关通常会直接采信公证书所证明的内容。
2、强制执行效力方面
对于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这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
3、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方面
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办理公证才能生效,那么经过公证就是该法律行为生效的必要条件。例如,一些涉外的合同可能需要经过公证才能在我国产生法律效力。

二、公证处公证受法律保护的范围有哪些
公证处公证受法律保护的范围较为广泛。
1、合同公证
对各类合同进行公证,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公证可以确保合同的签订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合同条款符合法律规定,从而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纠纷,公证书可以作为证明合同有效性和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证据。
2、继承公证
涉及到遗产继承时,继承公证可以确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份额等。通过对被继承人的死亡事实、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等进行公证,避免因继承问题产生纠纷。在办理房产、车辆等财产的继承过户手续时,继承公证书也是必要的文件之一。
3、委托公证
当当事人无法亲自办理某些事务时,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办理,并对委托事项进行公证。委托公证书可以证明委托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受托人凭借公证书可以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代表委托人实施相关法律行为,保障了委托事务的顺利进行。
4、遗嘱公证
遗嘱公证可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因遗嘱的效力问题引发家庭纠纷。经过公证的遗嘱,在遗嘱人去世后,其效力得到法律的认可,遗嘱所涉及的财产可以按照遗嘱的内容进行分配。
三、公证处公证不受法律保护的特殊情况
虽然公证处公证一般受法律保护,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导致公证书不被法律认可。
1、公证过程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如果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过程中违反法定程序,例如未对当事人的身份进行严格核实、未对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充分审查等,那么公证书可能会被撤销。一旦公证书被撤销,就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2、公证书内容与事实不符
如果有证据证明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是虚假的,那么该公证书也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例如,当事人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在这种情况下,公证书将失去其证明效力。
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某些特定的法律规定下,即使经过公证的事项也可能不受法律保护。比如,一些涉及人身关系的公证,如婚姻关系的公证,虽然可以证明婚姻关系的存在,但不能改变婚姻关系的本质和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婚姻关系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使有公证书,也不能使其合法化。
综上所述,公证处公证通常受法律保护,在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等方面都有体现,其保护范围涵盖合同、继承等多种事项。但也存在公证过程违法、内容与事实不符等特殊情况导致不受法律保护。那么,公证书被撤销后当事人的权益如何救济?不同类型的公证在法律保护上有哪些细微差别?如果遇到这些法律问题,你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