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损害赔偿包含直接损失赔偿和间接损失赔偿。直接损失是现有财产的减少,如物品损坏、灭失等;间接损失是可得利益的丧失,像因财产受损导致的经营利润损失等。赔偿范围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要遵循填平原则,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
一、财产损害赔偿都包含什么内容
财产损害赔偿主要包含直接损失赔偿和间接损失赔偿两方面。
1、直接损失赔偿
直接损失是指现有财产的减少,是侵权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的财产所造成的损失。比如,因交通事故导致车辆损坏,车辆维修的费用就是直接损失;家中遭遇火灾,被烧毁的家具、电器等物品的价值也属于直接损失。在计算直接损失时,通常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例如,一辆使用了三年的汽车因事故报废,就要根据该车型在二手市场的价格来确定赔偿金额。
2、间接损失赔偿
间接损失是指可得利益的丧失,即应当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权行为的侵害而没有得到。比如,出租车因交通事故维修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出租车司机无法正常运营,所损失的运营收入就是间接损失。不过,间接损失的赔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即该损失是可以预见的、必然会发生的。例如,企业的机器设备因侵权行为损坏,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完成订单,所损失的订单利润就是可预见的间接损失。

二、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市场价格计算
对于一般的物品,通常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赔偿金额。比如,一台电脑在被损坏时,市场上同型号、同配置的电脑价格就是赔偿的参考依据。如果市场上该型号电脑已经停产,可以参考类似性能电脑的价格。
2、重置成本法
当财产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时,可以采用重置成本法。即按照重新购置相同或者相似财产所需的费用来确定赔偿金额。例如,一栋房屋因自然灾害倒塌,重建该房屋所需的费用就是赔偿的金额。不过,在采用重置成本法时,要考虑财产的折旧情况。
3、评估鉴定法
对于一些价值难以确定的财产,如文物、艺术品等,需要委托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鉴定。评估机构会根据财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价值。评估鉴定的结果将作为赔偿的依据。
三、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财产损害赔偿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法律法规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这为财产损害赔偿提供了基本的计算原则。《民法典》还规定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等内容,为财产损害赔偿的认定和处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2、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除了《民法典》,还有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特定领域的财产损害赔偿作出了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对消费者财产损害的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因环境污染造成财产损害的赔偿问题。这些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体系。
综上所述,财产损害赔偿包含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赔偿,计算方法多样,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财产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如何确定、赔偿的范围是否合理等问题。如果您在财产损害赔偿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