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仲裁机构仲裁步骤是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仲裁机构受理后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经过审理作出仲裁裁决。这一过程包含了申请、受理、审理等多个环节,以保障纠纷能得到公正解决。

一、涉外仲裁机构仲裁步骤是什么

涉外仲裁机构的仲裁步骤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流程。

1、申请与受理

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符合一定条件,要有仲裁协议,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申请人需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3、审理与裁决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涉外仲裁机构仲裁步骤是什么?(0)

二、涉外仲裁机构仲裁申请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涉外仲裁机构仲裁申请需要准备多方面的材料,以确保申请的顺利进行。

1、仲裁申请书

仲裁申请书应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称和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申请仲裁的依据、争议事项和要求,同时附上有关的证据材料。申请书需由申请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盖章。

2、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重要依据。它可以是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也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仲裁协议书。仲裁协议应当具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等内容。

3、证据材料

申请人需要提供与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如合同、发票、提单、信函等。证据材料应清晰、完整,能够支持申请人的仲裁请求。同时,要对证据进行分类整理,并注明证据的来源、证明内容等。

4、主体资格证明

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等。如果是外国当事人,还需要提供经过公证、认证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三、涉外仲裁机构仲裁裁决的执行方式有哪些

涉外仲裁机构仲裁裁决作出后,执行方式多样。

1、自动履行

这是最理想的执行方式。如果败诉方自觉遵守仲裁裁决,主动履行裁决书中规定的义务,将争议事项妥善解决,双方的纠纷就此终结。这体现了当事人对仲裁裁决的尊重和对法律的敬畏。

2、国内法院执行

如果败诉方不自动履行裁决,胜诉方可以向国内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执行措施,以确保裁决得以执行。

3、国外法院执行

对于涉外仲裁裁决,还可能涉及到在国外法院的执行。根据《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各缔约国之间相互承认和执行在其他缔约国领土内作出的仲裁裁决。胜诉方可以依据该公约,向外国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

综上所述,涉外仲裁机构的仲裁涉及申请、受理、审理、裁决等多个步骤,申请时需准备相应材料,裁决作出后有多种执行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可能会遇到仲裁协议效力认定、证据采信、裁决执行障碍等问题。如果您在涉外仲裁过程中遇到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