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现金是否判刑及判刑标准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若为正常的赠与,不涉及违法犯罪。但若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现金给国家工作人员,则可能构成行贿罪。一般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有特定情形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送现金多少判刑

送现金是否会被判刑不能单纯依据金额来判定,要结合送现金的目的、对象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是出于正常的人情往来,例如亲朋好友之间的赠与,即便金额较大,通常也不会涉及刑事犯罪。如果送现金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就可能触犯行贿罪。

1、行贿罪的金额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当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一)向三人以上行贿的;(二)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三)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四)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五)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六)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送现金多少判刑(0)

二、给国家公职人员送现金多少判刑

给国家公职人员送现金,本质上就是涉及行贿的问题。国家公职人员手中掌握着公权力,送现金试图影响其职务行为是严重破坏社会公平和法治秩序的行为。

1、法律明确规定的入罪标准

前面已经提到,一般情况下行贿数额达三万元以上的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行贿行为的认定,不仅仅看金额,还会综合考虑行贿次数、造成的后果等因素。例如,多次小额行贿累计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虽然金额未达到三万元,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等情况,也可能被认定为行贿罪。而且,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对具体的量刑进行一定的调整。

2、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危害和影响

给国家公职人员送现金会导致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破坏正常的行政秩序和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或企业通过行贿获得利益,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主体的权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现金多少判刑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现金是典型的行贿行为的构成要件。这里强调的是送现金的目的是不正当的,这种不正当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比如获得项目承包权、逃避法律制裁等。

1、金额与量刑的关系

当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现金的数额达到三万元以上,或者符合前面提到的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特定情形时,就会以行贿罪论处。量刑方面,根据刑法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不正当利益的界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正当利益的界定是一个关键问题。不正当利益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或者违反公平、公正原则,谋取的竞争优势。比如在招投标活动中,通过送现金让自己的企业中标,这种中标机会就是不正当利益。

综上所述,送现金是否判刑以及判刑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除了上述讨论的情况外,还可能存在单位行贿、介绍贿赂等相关法律问题。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法律疑问,或者对送现金行为的性质和法律后果不确定,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