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债务分摊需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在公司清算时,要先成立清算组,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按顺序清偿债务。合伙企业清算时,先以全部财产清偿,不足部分由合伙人按约定分担。个人债务清算,若为共同债务按约定或比例分担,若为个人债务则自行承担。
一、清算债务应该怎么样分摊
清算债务的分摊需要根据不同的主体和情况来确定。
1、公司清算债务分摊
当公司进行清算时,首先要成立清算组。清算组会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之后,要按照法定顺序清偿债务。一般来说,先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然后清偿公司债务。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合伙企业清算债务分摊
合伙企业清算时,首先以合伙企业的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合伙人之间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担亏损;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担。
3、个人清算债务分摊
对于个人债务,如果是夫妻共同债务,一般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双方可以协商分摊比例,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判决。如果是个人的其他债务,则由个人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

二、公司清算债务分摊的法律规定
公司清算债务分摊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1、《公司法》的规定
根据《公司法》,公司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2、法律责任
如果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在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合伙企业清算债务分摊的具体流程
合伙企业清算债务分摊有其特定的流程。
1、确定清算人
合伙企业解散,应当由清算人进行清算。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可以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后十五日内指定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未确定清算人的,合伙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2、通知和公告债权人
清算人自被确定之日起十日内将合伙企业解散事项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人申报债权。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人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
3、财产清偿顺序
合伙企业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以及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依照《合伙企业法》关于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规定进行分配。如果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由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清偿数额超过其亏损分担比例的,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综上所述,不同主体的清算债务分摊方式和流程各有不同。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比如公司清算不依法进行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合伙企业合伙人不按规定分担债务也会引发纠纷。那么,清算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隐藏财产等违法行为该如何处理?在债务分摊比例上产生争议又该如何解决?如果你有这些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