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的承担方式多样,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以及可能的刑事处罚。民事方面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行政上会面临罚款、没收侵权商品等处罚;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些承担方式旨在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一、商标侵权如何承担

商标侵权的承担方式主要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

商标侵权人首先要承担停止侵害的责任,即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如停止生产、销售侵权商品等。同时,要赔偿商标权人的损失。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2、行政责任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

3、刑事责任

如果商标侵权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商标侵权如何承担(0)

二、商标侵权赔偿责任如何确定

商标侵权赔偿责任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1、按照实际损失确定

这是最优先考虑的方式。商标权人要证明因侵权行为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包括因侵权导致的销售量下降、利润减少等。实际损失的计算可以考虑商品销售减少量与单位利润的乘积等因素。例如,原本正常情况下某商品每月能销售1000件,每件利润10元,但因侵权行为,每月销售量降至800件,那么每月的实际损失可能就是(1000 - 800)× 10 = 2000元。

2、按照侵权获利确定

当实际损失难以确定时,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赔偿数额。侵权人的获利可以根据侵权商品的销售量与单位利润的乘积计算。但在计算时,要注意扣除合理的成本,如生产、运输、销售等成本。例如,侵权人销售侵权商品1000件,每件售价50元,成本30元,那么侵权获利可能就是(50 - 30)× 1000 = 20000元。

3、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倍数确定

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都难以确定,就可以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在确定倍数时,要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等因素。例如,该商标的许可使用费为每年10万元,若侵权行为情节较为严重,可能会参照该许可使用费的2 - 3倍确定赔偿数额。

三、商标侵权行政责任如何承担

商标侵权的行政责任承担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1、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旦发现商标侵权行为,会立即责令侵权人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活动。这是最基本的行政措施,目的是及时制止侵权行为的继续扩大,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例如,责令侵权企业停止生产带有侵权商标的商品,停止在市场上销售侵权商品等。

2、没收、销毁侵权物品和工具

为了防止侵权商品再次流入市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没收侵权商品,以及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专门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模具、设备等。没收和销毁这些物品和工具可以从源头上打击商标侵权行为。

3、罚款

根据违法经营额的不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处以相应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多次实施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会从重处罚。罚款的目的是对侵权人进行经济制裁,同时起到威慑作用,防止其他市场主体实施类似的侵权行为。

商标侵权的承担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多个方面,不同的承担方式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商标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问题、商标侵权赔偿的执行问题等。如果您在商标侵权方面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