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认定夫妻共同财产,一般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如工资、奖金等劳动收入,生产经营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受赠财产等通常属共同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夫妻也可约定财产归属。
一、法律规定怎么认定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认定夫妻共同财产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一般来说,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通常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1、劳动所得类:夫妻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是因为在婚姻关系中,双方的劳动收入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例如一方在企业工作获得的工资,另一方从事自由职业取得的劳务报酬,都应纳入共同财产范围。
2、生产经营收益: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也是共同财产。比如夫妻共同经营一家店铺,店铺的盈利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一方以个人名义投资企业,其在婚姻期间获得的分红等收益同样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3、知识产权收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因知识产权获得的经济利益,如著作权的稿费、专利权的许可费等,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4、继承或受赠财产:在婚姻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一般也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如果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则属于该方的个人财产。
二、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特殊情况
除了上述一般情况外,在认定夫妻共同财产时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1、财产转化情况:有些财产可能原本是一方的个人财产,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了转化。例如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婚后双方共同还贷,那么共同还贷部分以及对应的房产增值部分就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婚后分居期间财产:即使夫妻在婚后处于分居状态,只要婚姻关系仍然存续,在此期间双方各自取得的财产,一般仍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因为婚姻关系并未解除,双方的财产关系依然受到法律关于夫妻共同财产规定的约束。
3、特殊来源财产: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且明确是给予一方的财产,如一方在比赛中获得的奖杯等具有人身属性的物品,虽然可能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但通常不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三、如何准确判断夫妻共同财产归属
要准确判断夫妻共同财产的归属,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1、时间节点判断:关键是看财产取得的时间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结婚登记时间为起点,到离婚登记或离婚判决生效时间为终点,在此期间取得的符合法律规定的财产一般为共同财产。
2、财产来源分析:仔细分析财产的来源,如果是通过双方共同劳动、经营或者一方继承受赠但无特殊约定的,通常为共同财产;如果是一方婚前财产的孳息和自然增值等,则可能属于个人财产。
3、约定优先原则: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包括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一旦有合法有效的约定,就按照约定来确定财产归属。
在实际生活中,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比如财产来源复杂、涉及多方利益等。如果你在夫妻共同财产认定方面存在疑问,或者遇到了相关的法律纠纷,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你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