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诈骗的量刑与单次诈骗不同,它会综合考量诈骗次数、金额等因素。多次诈骗反映了犯罪人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更大,在量刑时会更重。相关因素包括诈骗总额、每次诈骗金额及情节、造成后果等。多次诈骗还涉及是否构成连续犯等法律认定问题。

一、多次诈骗的量刑标准又有何不同

多次诈骗在量刑上与单次诈骗存在明显差异。多次诈骗通常意味着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更深,社会危害性更大,因此在量刑时往往会更重。

1、诈骗金额的累计计算

司法实践中,对于多次诈骗的,一般会将各次诈骗的金额累计起来,以确定最终的量刑幅度。例如,某甲第一次诈骗5000元,第二次诈骗8000元,第三次诈骗3000元,那么在量刑时会按照累计的16000元来确定其量刑区间,而不是单独考虑每次诈骗的金额。

2、情节的综合考量

除了金额,多次诈骗的情节也会被综合考量。如果多次诈骗涉及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诈骗手段,或者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诈骗,这些都会影响量刑。比如,犯罪人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多次诈骗,或者采用网络诈骗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多次作案,量刑时会从重处罚。

3、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和悔罪表现

多次诈骗反映出犯罪人较强的主观故意,表明其对法律的漠视和对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尊重。如果犯罪人在案发后没有明显的悔罪表现,如拒不退还赃款、不配合调查等,量刑时也会从严处理。

多次诈骗的量刑标准又有何不同(0)

二、多次诈骗量刑与诈骗总额的关系

多次诈骗的量刑与诈骗总额密切相关。诈骗总额是量刑的重要依据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犯罪人将面临的刑罚。

1、不同诈骗总额对应的量刑幅度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多次诈骗的总额达到不同的标准,将适用不同的量刑幅度。例如,总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达到“数额巨大”标准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达到“数额特别巨大”标准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诈骗总额对量刑的具体影响

在同一量刑幅度内,诈骗总额的大小也会影响具体的量刑。比如,同样是“数额巨大”的多次诈骗案件,诈骗总额为三十万元的犯罪人可能会比诈骗总额为十五万元的犯罪人量刑更重。诈骗总额还会影响法官对犯罪人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的判断,进而影响量刑的轻重。

3、特殊情况下的诈骗总额认定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诈骗总额的认定可能会比较复杂。例如,犯罪人在多次诈骗过程中,部分诈骗所得已经归还被害人,或者部分诈骗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这些情况在认定诈骗总额时都需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三、多次诈骗是否构成连续犯及量刑影响

多次诈骗有可能构成连续犯,这对量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连续犯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多次诈骗构成连续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具有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即犯罪人在实施多次诈骗行为时,主观上具有连续实施诈骗的意图;二是实施了性质相同的数个诈骗行为,这些行为在手段、对象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三是触犯同一罪名,即都构成诈骗罪。

2、构成连续犯的多次诈骗量刑特点

如果多次诈骗构成连续犯,在量刑时会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犯罪行为来考虑。与单独的多次诈骗相比,构成连续犯的多次诈骗在量刑上可能会更重。因为连续犯体现了犯罪人更强的主观恶性和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例如,犯罪人在一个月内连续对多个被害人实施诈骗行为,且每次诈骗的手段和目的都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构成连续犯,量刑时会比同样次数但不构成连续犯的诈骗行为更严厉。

3、不构成连续犯的多次诈骗量刑

如果多次诈骗不构成连续犯,如每次诈骗行为之间缺乏主观上的连续性或者在行为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在量刑时会分别考虑各次诈骗行为的情节和后果。虽然也会将各次诈骗金额累计计算,但在量刑的具体裁量上可能会相对宽松一些。

综上所述,多次诈骗在量刑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诈骗金额的累计、情节的综合考量、是否构成连续犯等。了解这些不同之处,对于准确把握多次诈骗的量刑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多次诈骗与其他犯罪行为竞合、多次诈骗后自首立功等情况,这些相关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咨询解答法律问题。